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32篇
中国共产党   1039篇
中国政治   574篇
政治理论   160篇
综合类   20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一直活跃于当代画坛、年逾古稀的实力派画家沈尧伊,是一位坚定、痴迷的"红色"革命主旋律画家。自1975年至今,沈尧伊以长征为主线创作了版画、油画、连环画等多部经典作品,红军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40余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位置。油画巨制《长征之路》是画家沈尧伊在两度跋涉长征之路基础上,历时一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一幅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济的力作。  相似文献   
92.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具有促进高校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内在精神动力、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坚定高校教育初心的时代意义。但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过程中,仍存在着红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高校融入红色文化方法不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化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过强的现实阻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需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寻求融入实践教育视角、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组建高校传播团队、推动教育方式改革,促进红色文化入课堂以及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高校话语权的创新路径,实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93.
禹敏 《湘潮》2021,(2):60-62
双峰这片深具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既是近代湖南乃至中国革命时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英雄辈出的革命老区。在这里,一大批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94.
侯东博 《实践》2021,(4):56-57
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通辽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构建“红色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灌注前进之“力”。实体打造“红色阵地”,强功能树品牌。通辽市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利用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的通知》,充分发挥全市红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优势,立足开鲁县麦新纪念馆、扎鲁特旗巨日合镇革命历史博物馆等12个精品党性教育基地,设立现场党史学习教育点,开展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红色影片和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并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将“红色文化”融为教育培训“主打色”。对全市现有的66个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深度的“红色阵地”,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奠定坚实基础。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回望百年路、奋斗新征程”等多种体验式党性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打造革命精神传承之路、红色文化体验之路,实现教育培训由理论教育向实践培训的有效转换。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各类“红色阵地”组织活动1150余次。  相似文献   
95.
梁艳 《世纪桥》2013,(14):67-69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红色文化对遵义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为范例,探索红色文化对市民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新时期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
微粒荧光悬浮液显现技术对粗糙物面上的各类手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所研究的粗糙物面主要包括人造革、纺织品。由于粗糙客体表面凸凹不平、并具有渗散的特性,使其上面遗留的手印,在显现、提取、分析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本实验研究主要针对粗糙物面(人造革、纺织品)上的油、油灰、汗灰、汗潜手印的显现。通过比较三种微粒荧光悬浮液配方,筛选出最佳配方;使用三种显现方法,筛选出最佳显现方法;在两类客体上、对不同遗留时间的各类手印的显现效果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操作方法、最佳配方,最适合遗留时间的工艺条件,以达到在粗糙物面上最佳显现效果,为实践应用提供一些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粗糙物面上的各类手印的显现做了基础的探索。  相似文献   
97.
建设黄冈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借力红色文化构建起黄冈精神高地.黄冈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丰厚,红色文化本真精神深遂,将其进行时代价值转换,必将助力黄冈精神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98.
前苏联所谓“红色经典”《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等电影在中国流传甚广,其中许多“经典台词”一度成为流行语、口头禅,但从前苏联解秘档案资料和前苏共平反斯大林执政时期冤假错案的文件看,由斯大林幕后“编导”的《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等所谓“红色经典”电影纯属歪曲历史,虚构事实的谎言。  相似文献   
99.
黄遵斌 《求实》2014,(3):89-92
红色精神与中国梦相生相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与精神基础,实现中国梦内在地蕴含着红色精神的培育与弘扬。红色精神与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道路"之中,是"中国精神"闪耀光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力量"的强大凝聚剂。  相似文献   
100.
李新 《求索》2012,(3):190-191,134
所谓"情结"是指困扰乃至支配一个人的生存及发展的深层心理原因,它往往以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决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目标。"革命情结"也就是以革命为本位的人生取向。"红色经典"文学中"革命情结"的发生主要由传统"复仇文化"雄厚的道德伦理支撑、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大部分作家自身的仇恨经历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文学对革命历史及新的政治统治进行合法性论证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红色经典"文本中对"革命情结"的过度推崇和张扬,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审美的规训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家顺服了这一规约而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对历史必要的尊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