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81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柠 《南风窗》2008,(20):85-87
一个贫困蔓延的"格差社会",作为小泉"构造改革"的负面遗产,不仅受到国民的批判,且必将在后续政权中被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构造中控诉、辩护、裁判职能运行状况的分析,指出刑事诉讼构造中各项权力之间强弱悬殊且缺乏制约,控辩审三角结构明显失衡,故提出应按照对等、公开、参与的原则重新进行分权与制衡。具体包括公诉权与刑事裁量权的再平衡、辩护权与侦查权的再平衡、辩护权与裁判权的再平衡。也即制约侦查权和刑事裁量权,强化辩护权,提升刑事诉讼构造主体参与诉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控辩审三者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63.
目次一、外观主义的法律理念二、外观主义的法律构造三、外观主义的类型结语:兼论外观主义的前景外观主义,亦称表见责任,指以交易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准认定其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比较法上,法国学者克洛德.商波在其所著的《商法》中  相似文献   
64.
随着我国再次将开征物业税提上官方日程,物业税立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长久以来我国对物业税税权的纵向分配问题却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税权分配的不明确已经成为我国开征物业税最大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对各国物业税税权分配立法经验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物业税税权的性质加以准确定位,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从税收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税收收益权三个方面对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进行合理划分,以期对我国物业税税权的纵向分配立法进行有益的拓展。  相似文献   
65.
于滨  文娟 《瞭望》2008,(21)
在2007年的会商审议结果中,2008年汶川周围的一片区域都被列入了重点监测区,谁知独独在汶川发生了灾难! 5月18日下午,在中国地震局召开的汶川大地震总指挥部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地震部门加强对余震的监测和趋势分析,加密、强化现场流动观测,把握震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66.
当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纵向比较看,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能耗下降,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近几年是湖北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运行最稳、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67.
经济犯罪是国内外刑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和经济犯罪的现实,比较国外有关经济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在廓清经济犯罪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犯罪的类型问题。我国刑法学者提出的经济犯罪概念归为三类:宏现经济犯罪概念、中观经济犯罪概念和微观经济犯罪概念。德、日、英、美等国学者对经济犯罪类型也有自己的观点,经济犯罪的研究深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68.
权力分立制衡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刑事司法权力运作的基础,对于受指控人的基本权利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就国际公约与欧、美先进国家的法治经验论,纠问式侦查构造已日渐式微,检察官无羁押权为各国立法之通例.如果检察官已经行使侦查、公诉职权,就不宜再在侦查程序中担当预审法官,也不应当享有羁押决定权.我国未来的刑事司法改革应当温和而渐进地进行,在保障受指控人的听审权与救济权利的前提下保留检察官羁押权,引入事后审查制由中立法院对羁押进行事后复审.  相似文献   
69.
"公民用法"与公民守法、知法等概念有着质的区别,它能够使法回归于社会,改变政府的法治角色,提升公众的法治认同度,使法由支流变为主流。"公民用法"意味着一国法治进入了相对较高层面,是对传统法治理念的升华或拓展;也意味着公民与法进入了一种新的关系形式。然而,在我国法治系统中"公民用法"还是一个盲区,具体表现为:强调了执法机关的用法行为,疏忽了公民的用法行为;强调了公民的守法意识,疏漏了公民的用法意识;强调了法治的社会化,疏漏了法治的个体化;强调了国家治理的进路,疏漏了公民自治的进路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塑造公民后现代法律意识,确认公民对法的选择权,提高公民对立法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承认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身份,政府应当转化法治主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0.
《民法典》第1168条至第1172条是数人侵权的一般规则,这些条文依案型构成与责任形态两方面展开。要探究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自己行为责任及其二阶判断和法效二阶构造是关键。前述一般规则由五种案型构成,前四种案型与最后一种案型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责任形态。在理解法效二阶构造这一逻辑过程的基础上,可依是否完全遵循肇因原则进行分类。在考察遵循或突破肇因原则的两类不同案型与其责任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时,须深刻理解作为第一层法效的“对全部损害负责”或“对部分损害负责”这一中间结论,从而认识到不同案型突破肇因原则的法价值考量及其区别。在把握案型构成与责任形态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确定上述基本案型之间的外部边界,进而对“边界案型”作出体系定位并在一般规则的框架下寻求妥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