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81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是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强化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并针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寻求综合优势,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物流管理演进的角度揭示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及其主要内容,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要素和条件,随后进一步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构造。  相似文献   
93.
首先对公安信息化支撑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行技术架构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公有云特征的分析,提出公安云是有别于公有云的解决技术架构问题的方法。对公安云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对结构进行了严谨的划分,对其技术支撑进行了说明,并对各级公安机关构造云的策略进行了说明。最后对于公安业务系统如何采用公安云进行说明,提出按不同应用特点采用不同上云之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本文应用CGSS2005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客观地位对于青年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明显弱于局部比较;而在局部比较中,与同龄人比较社会经济地位所引起的"相对剥夺感"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感最重要的因素;与自己过去相比是否上升也具有重要影响。青年人群之间的横向相对剥夺和个人前后经济地位的纵向比较是形成青年人群不公平感较高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采用多元改革措施提升青年人群的经济收入分配公平化,避免群体间、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相似文献   
95.
西方国家将刑事审前程序的启动、侦查、审查起诉同审前活动的司法审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审视我国审前程序 ,构建审前程序一体化 ,需要借鉴西方审前程序运作的良性经验。  相似文献   
96.
台湾民事证据保全制度较好的吸收了德国、日本法的相关内容,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制度构造上包括证据保全实质要件、声请事项、法院裁判及当事人救济、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证据保全效力和证据保全程序上的和解协议等方面内容,将为我国大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97.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系统中的重要一极 ,是整个刑事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理论课题。因此 ,刑事被害人理论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结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体系结构 ,应当以犯罪被害人学为前锋 ,以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为主体 ,以刑事执行法学为补充。当前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对刑事被害人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体系因此尚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98.
不作为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局限于哲学因果关系的窠臼,其结论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从规范刑法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客观归属论的框架,不作为的因果关系的构造模式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存在前提(刑法规范)--条件关系--危险增加--规范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99.
梁建东 《北京观察》2002,(12):12-15
关于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的谈论已不是最新的话题,并有不少文章从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构造等多方面对这种公共精神普遍缺失现象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明确将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的辨证关系,以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探索重树中国民众公共精神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0.
传闻证据与传来证据造两个概念来自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两者在外延、诉讼证明活动中所处之地位以及各自所被关注的证据属性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差别的背後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与职权主义诉讼构造的分野。具体而言,这种差别与封法庭审判的重视程度、裁判者的身份以及诉讼证明的真实观有关,语词上的区别只是表象。当前的证据立法中,可以考虑引入这些特定的法律用语,但更重要的是在立法中把握语词背后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