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斌宁 《岭南学刊》2009,(5):110-11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而经理层治理的缺陷是阻碍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经验性的分析揭示了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微观机理.从而为经理层治理的改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聘任、薪酬机理和约束机制要素对经理层治理的改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总经理聘任、执行保障和股权激励等因素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国企经理层薪酬激励效应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响裙 《新东方》2004,(5):49-53
国有企业经理层作为国有资产的运营者,是在多种激励约束条件下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根据经济理性人的假定,他们往往是在这些激励约束条件下做出最有利于自己或者能最大化自身效用的一系列经营决策的。因而,设计优化的激励约束条件激励经理层实施有利于股东利益的经营决策,是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应有职责。 由于面临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等问题,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的竞争、经理市场的竞争、企业控制权市场的竞争等机制,对国有企业经理层很难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因而,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如宏观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人控制、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等。作为国外经济运行的成功经验之一,MBO由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路径选择之一,MBO在国企改革中也得到了尝试性的运用。但是,限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性,MBO在我国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作者认为信托机制是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MBO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分析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经理层收购”或  相似文献   
14.
卢青 《学习月刊》2013,(8):46-47
董事会不仅是出资人利益的代表,负责企业重大决策、战略监控并管理经理层.还是联接出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重要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规范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已成为湖北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要保证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就必须厘清董事会与国资委、党委会以及经理层的关系。具体而言,国资委应将本属于董事会之权力归还于董事会,同时恢复监管者本色,增强对国有公司董事会履职状况的监督;党委会应在尊重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切实实现全面性功能向政治性功能的转换;为防止经理层对董事会的反控制,同时遏制国有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应重塑经理层的辅助执行机构定位,强化其对董事会负责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权力制衡是指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相互依存的制度体系,是公司治理的运作核心。我国新、旧《公司法》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基本体现了这一原则。但从现实条件下的运作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具体制度设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主要表现为:㈠股东大会走向形式化;㈡董事会的组成与营运不适应其地位的要求,职权弱化;㈢经理职权膨胀,"内部人控制"走向失控:㈣监事会形同虚设,监督职能不到位。新《公司法》针对上述问题已经做了相关的立法修订,但某些制度设计仍需进一步予以具体化、明确化,从而在立法上达到真正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而产生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或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与代理关系。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我国新公司法针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在许多制度和规则上做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必将促使和推动我国公司法理论原理的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成功改制,构建起了法人治理结构,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向企业指派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打乱了委托代理等权责关系,使公司的经营劣迹无人负责。二是有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兼任,有的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成员高度复合,致使董事会无法代表股东利益。也不能有效监督总经理,失去了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