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6):11-11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1.应笑而不笑:常可见,在大众的场合里,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紧绷着一张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这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随众,甚至个性偏激,行为举止总是跟人不一样,所以在大众里就没有人缘;因为应该笑的时候偏不笑,不能合群处众,因此说他不像个人。  相似文献   
32.
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经外谈茶     
由于爱茶,便有了读《茶》的想法,但苦于原文之古涩,一直未能如愿。后来在参加茶界举办的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意外地得到了一本新再版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述评》,很是欣喜。该著不但对《茶》原文有相当精到的注释与评述,还对当今的茶业、茶事做有权威性的介绍和分析,拜读之后,极受启发,便随手记下一些偶念片感,写成文,不敢称做心得,只能算是外杂谈吧。  相似文献   
34.
点燃"共产主义"之火 友好的合作必然产生双赢的结果. 得益于维斯基的指导,陈独秀也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里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者有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讨论起草了党纲、党章、党的纪律等,并且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意见后,决定采用"共产党"来命名中国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35.
正1912年9月8日,鲁迅在直隶官书局购《式训堂丛书》初、二集32册。他在日记中写道:"午后翻阅,此书为会稽章氏所刻,而其版今归吴人朱记荣,此本即朱所重印,且取数种入其《槐庐丛书》,近复移易次第,称《校山房丛书》,而章氏之名以没。记荣本书估,其厄古籍,正犹张元济之于新籍也。  相似文献   
36.
蒋钦峰 《中国减灾》2011,(6X):56-56
<正>最近看到两则新闻,深有感触。第一则新闻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主角是个3岁的小男孩乔丹。乔丹虽然只有3岁,已学会独立生活,与父母分开睡。这天晚上,熟睡中的乔丹突然被一阵刺鼻的烟雾熏醒,原来是床头灯短路起火。火苗乱窜,浓烟滚滚,乔  相似文献   
37.
正在重庆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异乡人应该被铭记。一百年前,在中国由古老迈向近代的关键里程上,他是维新运动的一个火炬手;而重庆,是他维新、创业的一个重要舞台。他,就是宋育仁。早期改良主义者甲午曾创惊人之举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幼年不幸,5岁丧母,11岁丧父。后随伯父到  相似文献   
38.
李金娟 《求索》2011,(1):96-97,15
自汉代,禅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于是,禅学在推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与禅有关的造物艺术品大量出现。魏晋以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禅造物与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外文艺交流史的发展脉络。从这一意义上讲,将禅艺术纳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同时也将为研究中国艺术民族风格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正>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学的时代结束了,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项研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正名,为  相似文献   
40.
新的革命高潮呼之欲出中共三大后,中国共产党即全力投入到国民党改组工作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许多共产党员成为当地国民党改组的主要负责人,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共产国际和苏俄也积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10月,鲍罗廷以共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