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666篇
中国共产党   1333篇
中国政治   1489篇
政治理论   874篇
综合类   109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02.
903.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时代的中国民族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治理问题,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治理战略。基于当今世界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最新态势,结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对当前世界民族问题与后发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现实困境作初步的探讨,尤其思考了我国转型时期边疆民族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丰富我国边疆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民族社会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904.
  刘春霞 《人民论坛》2020,(5):76-81
重要发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制度相互适应的过程即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用现代替代传统,而是一个由传统性主导向现代性主导过渡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的情景中不断丰富内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众传统—现代性观念的结构、内容既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心态调适,也体现了市场逻辑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融合,更是我们寻找政治经济平衡点、预判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05.
李霞 《求实》2014,(3):93-96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新时期党和人民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任务,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红色文化的逻辑演进;两者互为逻辑中介,具有共同的逻辑中心以及同一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90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科学统一。遵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内在历史逻辑,正确分析国情,明确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强国富民,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07.
908.
政府治理工具的获取、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是城市社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事实上,当政府以治理工具介入社区治理时,恰恰是其对治理工具的认知、抉择和运用引致一系列意外后果,或者说,这些意外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治理工具的选择行为、准入秩序和真实运作。由此,面向社区治理,治理工具的选择行为、准入秩序和运作构成重新审视和思考治理工具本身的分析框架。其中治理工具化为三种性质的选择,分别是组合主义的思维和行动框架形成作为政治过程的选择、形式理性和本质理性演绎而成的作为理性的选择、以结构化过程和制度形塑行为为主旨的作为制度安排的选择。同时,在社区治理中,治理工具的准入秩序以组织政治的秩序框架为核心议题,通过四种机制的演绎来催生和促成治理工具准入秩序的合法性运转。另外,结构性均衡、规则性协同以及策略性合作构成了治理工具运作的社会逻辑,结构化、政治话语和事件性形塑着政府治理工具运作中的政治逻辑,而以有限市场化为核心,聚焦行政功能和任务民营化的治理思维构成治理工具运作的民营化逻辑。  相似文献   
909.
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有一定的价值内涵作为灵魂,也都会以一定的方式讲政治。只有"用学术""讲政治",才能够避免"讲政治"的独断论和经验论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用学术"的内在逻辑论证价值,确保形成合理的价值追求和广泛的价值认同。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要确保政治方向、提供学理支撑、把握时代脉搏和运用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910.
初心和使命既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永恒主题,它强调的是动机,具有目标导向。为人民谋福祉最终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使命强调的是任务,具有结果导向。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必然要把实现中国人民幸福上升到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担负起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新使命,它强调的是天下情怀,是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两者的统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内在逻辑体现为永恒主题、光荣使命和使命升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