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2 0 0 4年以来印巴关系走向缓和的主要情况,并分协了印巴关系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印巴关系真正缓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危机缓和:一种前瞻性的危机管理行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危机管理过程由危机缓和、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组成。危机缓和意味着在某一危机事件发生之前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危机的爆发或消减危机爆发时对自然、社会以及公民个人的有害影响。危机缓和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多样性、持续性特征的危机管理行为。危机缓和措施包括组织制度建设措施、自然规划措施、设计与工程措施、经济性措施与社会性措施。危机缓和过程由危机确定与评估、危机缓和计划、危机缓和执行和危机缓和评估四步骤组成。事实证明,危机缓和对于预防与控制公共危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有文献提及"急收"话语可用来保护面子、传达礼貌,但并未就其面子缓和功能予以论证,也未就其作为缓和手段的机制加以探讨。基于话语-互动分析法,发现急收话语是以维护面子为目标、在"面子威胁位置"省略诸如"负面消息""驱使""消极评价""难堪""隐私""冒犯""忌讳"等敏感内容、隐含传递说话人意义的话语策略,因而是一种缓和手段,其缓和方式是语用省略,不同于文献中提及的其他缓和手段的附加或替代的方式,其缓和的机制是基于语用平衡假定的话语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开发性进口是日本食品加工产业近几年来所采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它以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开发进口对象 ,以与国产商品差别化和按自己的标准采购新商品为特征 ,在低价格化和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组织开发性、垄断性进口 ,对本来地位相对降低的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填补农产品自给不足的缺口和满足日本国民的饮食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进出口双方也是互利互惠的。我国是日本开发性进口的主要对象国 ,研究进而有效地利用其发展规律 ,对巩固和扩大对日出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党史文汇》2001,(12):21-24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鑫在北京成功会晤,中苏关系缓和.蒙古不愿做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同中国重新互派大使的国家,积极要求改善中蒙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医学进步给离婚诉讼带来的难题,陕甘宁边区1945年开始在离婚诉讼中采用“考虑期间”裁定,进而在多种典型的离婚纠纷案中适用,并逐渐将其制度化,收到了稳定婚姻家庭、缓和婚姻冲突的良好效果。“考虑期间”制度源于中国近代以来民事诉讼法离婚诉讼中的“诉讼中止”制度,同时又是对诉讼中止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是陕甘宁边区在婚姻法领域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是我国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定纷止争,物尽其用。为了发挥物权法的这一作用,我国《物权法》采用了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但是物权法定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当通过一定途径加以缓和或者柔化,以顺应世界上物权缓和的发展趋势,解决我国《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改变了中美苏三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这种背景下 ,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抓住关键环节 ,从缓和中美关系入手 ,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 ,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条线”的国际战略 ,由此改变了中国两面受敌的不利态势 ,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1968-1972年美苏缓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缓和期间,面对危机双方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彼此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缓和进程中,勃列日涅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制定和实施缓和外交政策,给美苏缓和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地的银行体制在改革开放中有了很大变化,尤其在对外开放方面,无论是允许外资准入还是对内外资银行一视同仁的监管,都体现了我国内地银行法制的新发展.但是,内地对待民营中小银行的鼓励尚显不足,不利于繁荣和竞争.而对我国台湾地区银行政策的演变值得重视,有些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