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开展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其中"和谐司法"、"认罪认罚从宽"、"恢复性司法"等缓和性司法理念与制度正在全面铺开。某些缓和性刑事政策需要被追诉方的品格加以佐证支撑,以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度量。因此了解和审查被追诉方品格因素就显得很关键。品格证据可以对被告人刑事责任承担产生较大影响。故研究品格证据,可在理论上界定品格证据含义特征,探究域外规则发展路径,归纳我国建立该规则的可行建议,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2.
论医疗过失的证明及举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过失就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未尽必要注意义务的疏忽和懈怠。对医疗过失进行分类,可以借鉴法国对医疗过错的分类方法,分为医疗技术过失和医疗伦理过失。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实行完全的过失推定,是有局限性的,应当改进。对于医疗技术过失,应当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原告举证,但在原告举证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实行有条件的过失推定;对于医疗伦理过失,则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实行完全的过失推定。  相似文献   
23.
中美缓和与援越抗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越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在大力援越抗美的现实背景下,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并存着两种外交方针:一是坚持革命外交,继续援越抗美;二是确立务实外交,寻求和实现与美国缓和关系.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中美缓和,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越南问题促中美高层对话;第二是坚持支援越南的基本方针,促进中美和解;第三是劝越谈判,结束越南战争,以促联美抗苏大战略实现.中国始终把握住既定援越立场,绝不拿原则作交易,从而取得了以小国关系带动大国关系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关于日本的“规制缓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实  隋军 《东北亚论坛》2006,15(6):83-85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为摆脱石油危机和财政赤字,消减财政支出,力图通过“规制缓和”,放宽政府对企业实行的多种限制,为增强企业的开放度,给民间经济主体以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使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增强了活力。  相似文献   
25.
7月12日,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中国军事力量年底评估报告》。报告按美国的意图和方式“评估”中国军事实力,还以耸人听闻的调门,绘声绘色地杜撰出中国“攻台战略三部曲”。这份充斥着冷战思维的报告,是美国反华势力制造“中国威胁论”,为加紧对台军售制造借口,妄图挑起两岸军备竞赛进而搞垮中国的又一毒招,其结果必将破坏刚刚走向缓和的中美关系,也将使两岸紧张局势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6.
郑羽 《南风窗》2011,(7):88-89
目前的俄美关系缓和,实质上是两国因面临一系列内外困难而实行外交领域战略收缩的结果。照目前的走势,俄美关系将出现持续到2014~2015年的平缓发展期。也就是说,到北约准备下一轮东扩和美国政府更新后的东欧反导计划开始实施之时,俄美会争端再起。  相似文献   
27.
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行政规制的存在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而且也是现代政府实现其诸多治理目标的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从全面管制演变的行政规制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因此对行政规制改革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正是通过探索一条行政规制缓和之路来分析当前行政规制改革的意义及其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将来的立法、司法、行政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进而巩固我国多年来来之不易的对行政领域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8.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旨在防止贫困的公民在诉讼或其它法律活动场合中,因贫穷而失去有效的司法保护,因困难而损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它是为了缓和法律的形式理性同实质理性之间的张力而建立的。因此,法律援助的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权保障机制是否完善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在西方,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虽…  相似文献   
29.
肖枫 《党建文汇》2001,(2):28-29
苏东剧变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决不是某一两个因素所致。实际上,它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潜伏着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的因素中,西方的“和平演变”得手和这些国家的“改革”变成“改向”是两个重要的直接原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和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是两个深层的根源;  相似文献   
30.
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东北亚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其主要表现是设备投资出现增长,个人消费缓慢启动并有所增长,公共投资、出口大幅度增长,外来投资大量增加,对外投资增长强劲,大企业收益状况良好,多数国家失业率有所下降等。由此对2000年及21世纪初的东北亚经济指标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主要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体制大变革,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和中国经济持续走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明显缓和等因素。而影响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消极因素则是石油涨价、企业资金短缺和国家财政困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