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138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2169篇
中国共产党   169篇
中国政治   504篇
政治理论   128篇
综合类   6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特征经过三次司法解释的修正逐步明确,但由于非法控制的表现形式多样,刑事法律体系既难以给出明确的定义,也难以详尽各种情形的列举。从司法解释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司法解释一直在通过价值判断要素的渗入,来对非法控制特征予以实质化,并应当根据法益侵害程度来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在个案裁判中应当对司法解释进行再次解释,从"控制"的本意出发,结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和行为特征,从严把握,不能因为"打黑惩恶"的整体形势而放松对于"非法控制"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2.
当下,随着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教义学转型,对于刑法解释方法与立场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纷争与对垒,系刑法解释的"根本之争"。形式解释论要求先审查构成要件符合性,再判定是否实际地法益侵害。而实质解释论则习惯于先从实质上考察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再从形式上判断构成要件符合与否。在入罪与出罪之间,二者立场截然相反。基于两种解释方法的对比分析,形式解释论显然更为合理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3.
各位代表:现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用,认真完成  相似文献   
64.
微言博语     
@法律人_小张:刑事冤案,法官顶多是帮凶,但绝对不是主谋。公安不抓、检察院不批捕、不公诉,法官能判得了谁有罪?不诉不理,审判权完全是一种"被动型"权能。司法不中立,导致这个批示、那个施压。法官判被告人无罪的后果,可能是自己被推上被告席。如此单薄的审判权,怎么守得住最后一道防线?@专利钟馗:司法改革是好事,但司法过程中,在法律解释上搞创新,还是谨慎点好,否则,很容易让本已脆弱的司法公信力雪上加霜。@不歇息的牛:法官从法院系统流失说明司法人事管理制度不适当或不科学。凸显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5.
合同效力问题是合同法的核心问题。实践中,绝大多数合同纠纷裁判尺度的差异就体现在对合同效力的认识差异上。可以说,一旦联系到丰富的个案,尤其是边缘性案例,很多关于合同效力的理论都失去了其解释力。刘贵祥同志在《合同效力研究》一书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致力于探讨合同效力中较为常见、极具理论难度因而也是极富理论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有相当的学术勇气和理论品味,体现了其对民商事审判的一种关怀和担当,弥足珍贵,应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6.
张明楷教授所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于2011年出版后,再次以一种难以形容的知识魅力征服了广大读者。从形式上看,新版进行了篇幅扩容,分为上、下两册;增加了四章,基本上重写了五章,大量修改了其他各章。第二版在"序说"所述的解释理念指导下,以流畅的行文和独到的观点,继续深入发掘刑法分则的真实含义。该书既解释现行法条,又深究规范背后的理念;既阐述刑法分则理论上的重点,又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堪称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的经典范本。法学是实践科学,刑法学研究更具有实践品  相似文献   
67.
, 《法律与生活》2012,(19):11-11
如今,网络成为相当一部分时尚女士购买国外化妆品的主要渠道。然而,她们一定未曾想到,售卖给她们化妆品的店主却有可能面临10年以上的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68.
“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军 《法学》2013,(8):138-145
携带凶器盗窃作为立法新增的盗窃罪行为方式,在司法适用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凶器是指打人或者杀人用的器具,以具有人身侵害危险性为其特征。应当对凶器作限制解释,将纯粹打算用于破除财物防护设施或者其他便利盗窃实行用途的器械排除在"凶器"之外。携带凶器的情节应当限定于盗窃实行阶段。携带凶器必须产生人身侵害的具体危险。应当注意区分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抢夺的界限。  相似文献   
69.
张鹏 《政法论丛》2013,(6):79-85
刑法上的扒窃需要充分考虑刑法目的和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实质解释.扒窃入罪的根据应站在结果无价值立场进行分析,这一根据正是甄别、筛选和归纳扒窃概念诸要素的实质理由.扒窃行为只有达到足以造成数额较大损失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依此,扒窃是指行为人在公共领域对一般人所携带财物实施的技术性盗窃行为.同时,刑法上扒窃不以财物“随身”携带和“秘密性”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0.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的新增罪名。本文以刑法体系为切入点,从概念辨析、修正案条文变动等角度解读《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并在研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