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网络语言现象是网络产生、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蕴涵着丰厚的网络文化底蕴 ,体现着特定语境中话语的自由性 ,显示出多采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2.
刘天明 《长白学刊》2008,(2):150-152
网络人际传播和网络语言是相伴而生、紧密联系的,当网络语言兴起时,它在交流中替代了很多规范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在进入人际交往中,它却会最终再次让位给规范语言,两者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进行着博弈。这种博弈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3.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网民心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娟 《理论学刊》2006,(11):125-126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的由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组成的网络语言形式。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交流中的语言的特点。本文在总结网络语言的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中反映出的网民心理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4.
网语:你的明天去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网络语言(简称“网语”)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语将会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和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如何规范新生词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话语。根据话语理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话语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受大数据时代"4V+1O"的基本特征与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文化现象交织影响,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具备鲜明时代特征、非规范化的语言系统。以系统把握这套语言系统的生成机制为出发点,深入探析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的内在生成逻辑,挖掘网络语言的德育形塑功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诉求。因此,应立足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内在逻辑分析,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抗污染"能力、倡导教育者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监管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育人层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6.
伍文忠 《学习月刊》2012,(17):34-36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和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赋予了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新的含意,以及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它是网上最为活跃的网上用语,是受众约定俗成的网络暗语,从各个层面体现了受众的交往、认知心理,展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给力"一词就是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7.
吴明 《中国监察》2010,(16):47-47
近年来,在流行的网络语言中,时有引人关注的干部“雷语”。此类话语冠以“雷”字,在于其离奇荒唐、令人惊诧,犹如感受“天上打雷”。比如,去年有河南郑州市某区规划局一副局长诘问前去采访的记者: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前不久,有浙江温州市某区人事劳动局的干部声称,“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才发文招录领导子女”;还有山东某区主管文化的领导对记者扬言,“我是管文化的,你敢曝光,我就叫它关闭”,等等。  相似文献   
108.
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福 《前沿》2008,(7):185-18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特有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并显示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本文试着对网络语言的主要构成、特点及其规范作一管窥,以求提高对这种特殊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法眼看天下     
廉立 《天津律师》2006,(3):30-32
新闻:上海市规范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语言 从3月1日起,根据新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理由是它们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对于这部包含限制网络语言使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王耀羲解释说,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对语言文字使用有示范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应当对其使用网络语言做出禁止性规定。此外,新闻报道由于对社会影响大,也应当对其使用网络语言做出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骤增,网络语言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并不断向日常生活语言渗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本文拟从网络语言及其构词特点入手,对如何正确看待并规范使用网络语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