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社会发展必然会对语言产生深刻影响。俄罗斯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深刻改变了现代俄语的面貌, 新词汇和新句式大量出现。现代俄语语言体系正面临新的语言运用形 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92.
车继雁 《世纪桥》2010,(7):147-148
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Meme)。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快速传播的原因及其文化传承性。  相似文献   
93.
从德国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雁 《德国研究》2006,21(3):72-76
网络语言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独特体现。本文试从德国网络的使用情况着手,列举德语网络语言的具体构成符号和特有表达手段,进而以网络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及网络对传统书面语和传统媒体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詹捷慧 《人民论坛》2022,(2):102-104
青年是网络语言传播的重要主体,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出现新转向,表现为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式。新范式为青年网络语言传播带来新挑战,青年圈群交往容易造成价值迷失、多元主体造成监控压力变大、碎片化表达弱化了语言的受众粘性。要顺应传播范式转变,必须树立多元的互联网思维,掌控议程设置权、主导舆论方向,打造"微平台"阵地、让网络语言传播多元化。  相似文献   
95.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和立法规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润娟 《河北法学》2007,25(10):154-157
网络语言的概念、特点人手,深入分析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预测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对网络语言的立法规范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6.
批评语言学,又叫批评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它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种学、大众传媒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用适当的语言学方法,联系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语境,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用批评语言学的一个模式——社会符号学,以当今中国网络流行语言“雷”为研究对象,进行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雷”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代表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威斗争。  相似文献   
97.
网络语言暴力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构成民事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不统一,应将网络语言暴力作为特殊侵权加以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98.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新兴语言形式。人们对它毁誉参半,贬之者视其为洪水猛兽,褒之者则鼓吹它代表了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笔者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来  相似文献   
9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话语。根据话语理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话语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受大数据时代"4V+1O"的基本特征与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文化现象交织影响,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具备鲜明时代特征、非规范化的语言系统。以系统把握这套语言系统的生成机制为出发点,深入探析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的内在生成逻辑,挖掘网络语言的德育形塑功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诉求。因此,应立足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内在逻辑分析,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抗污染"能力、倡导教育者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监管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育人层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0.
网络语言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和喜爱,并快速、广泛地在社会各大媒介中接力、传播。以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为视角,从网络语言的传播内容、类型、媒介的参与以及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网络语言与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