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284篇
世界政治   5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6454篇
中国共产党   2101篇
中国政治   4215篇
政治理论   1132篇
综合类   26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174篇
  2012年   1396篇
  2011年   1478篇
  2010年   1473篇
  2009年   1412篇
  2008年   1625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741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方法学》2022,(5):42-52
权利泛化现象对权利观念的可能危害,要求必须尽快构建科学的新兴(型)权利证成标准。根据权利义务统一性命题,新兴(型)权利必然对应有相应义务。以此为基础的“对应义务验证说”认为,一项权利是否成立可能存在不休争论,但若转化为“该权利所对应义务是否应当成立”,就有可能引导论者超越价值情感纠葛对新兴(型)权利主张是否成立形成较为清晰的内心确证。这更有利于论者进一步认识权利的必然义务成本,从而更为理性和审慎地对待新兴(型)权利主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名中国先进青年漂洋过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他们"工读结合"的"法漂"生活。本文围绕他们在法国工、学、吃、住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展现勤工俭学青年群体的"法漂"生活。  相似文献   
15.
辛鸣 《今日浙江》2020,(8):6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什么管用?因为它有其他制度不具备、做不到的独特显著优势。“好”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度是非中性的,不同的制度有其不同的优势群体,对社会群体利益的关注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中国社会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制度的安排必须让中国社会最大多教的人能掌握这一制度、能使用这一制度,并会运用这一制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17.
"圈层化"是指青年群体由于价值观而聚合、兴趣点而分众所形成的特征各异的圈层,并在自己认同圈层中进行交流沟通的现象与趋势。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往往会造成情感交流与文化发展的隔膜、"标签"自我与主流收编的抵抗、渴望入世与向往出世的矛盾。要破解其入世与出世之困,必须理性看待、合理引导,推动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从"圈地自困"到"文化出圈",变"圈圈万重"为"圈层合一",既"理性入世"又"合理出世"。  相似文献   
18.
19.
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获得问题是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研究议题。基于对地方政府的深入考察,发现:地方政府的权利经营行为是影响流动人口市民权利获得重要影响机制。权利经营是指地方政府作为追求财政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者,自1980年代初期起在一定程度上将市民权利进行了商品化、财政化,对市民权利进行"定价"并向流动人口"出售",而流动人口则只能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购买"获得市民权利。要让流动人口真正享有均等化的市民权利,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与加强地方督查机制,逐步消除地方政府的权利经营行为,回归权利不可商品化的本原。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在帮困送温暖、访贫问苦中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上海改革开放过程中感人至深的生动典型。弹指之间,“凝聚力工程”建设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华阳街道“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关心困难群体起步,向兼顾各类群体多层次需求拓展;从侧重于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向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转变;从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向协调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资源延伸,从而保持着不懈的生机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