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160篇
中国政治   215篇
政治理论   144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整体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有机整体,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整体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自觉摆脱“经济决定论”和传统发展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对“劳动”概念的一般属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由对劳动概念的探讨涉及到对人的研究,要求完整地把握劳动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这对于现今我们的相关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书君 《学理论》2010,(24):267-268
整体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基本理念,必须以整体性的观点和方法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再由教学体系向教学方法的转化。《概论》课教学特别强调采用问题教学法总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采用比较教学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采用导读教学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采用角色教学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谢玉申 《学理论》2010,(29):279-28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05课程改革方案"整合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整体,形成一个系统。怎样突出系统的特征,发挥出系统的功能,达到整合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是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 ,对于我国能否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乃至在今后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就是要用系统的观点 ,强化整体性的战略部署 ,并搞好人才的普查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美、日两国都十分重视制海权,但传统的制海权之争往往与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菲律宾因素成为美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美、日既斗争又妥协,但矛盾无法彻底解决,海权之争愈演愈烈。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在远东的竞争,但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海权竞争逐渐失控,特别是日本逐渐采取“南进”政策,最终导致两国在太平洋上的海权大决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秦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及保护需求尚未受到有效关注与实现,尤其是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实施绩效欠佳。秦岭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显示出整体性保护立法缺失,执法部门各自为政,地区间保护工作缺乏联动机制,公众参与原则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国家和相关地方应制定秦岭整体性保护立法,在立法中明确整体性保护原则,整合执法力量,进而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及落实公众参与原则等方式,保障秦岭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小群 《人事管理》2000,(10):18-19
当前尤其是今后的军转培训工作,应当顺应军转安置工作改革的总体方向,本着为转业干部缩短从军队到地方的适应过程,改善其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更好地开发转业干部人才资源的主旨,着力提高培训层次,改进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建立和强化整体性的培训评估系统,使军转培训真正成为提高转业干部参与地方竞争能力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社会形态问题,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转向。马克思早期主要剖析以英国为"样本"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侧重于在静态分工和所有制的角度下解读社会形态结构,在动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野下把握社会形态演进,初步形成了分析社会形态的理论框架。马克思晚年着重考察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存在的普遍性、内在的二重性及其未来的发展命运,在宏观上完善对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考察社会形态的不同演进路径,在微观上分析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独特的历史境遇及其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关社会形态问题的新认识。正确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空间转向,明确割裂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理论本质,阐明马克思晚年在社会结构、动力和发展道路方面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把握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