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7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21.
马启龙 《工友》2007,(11):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认为,作为实现"五有"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工会必须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22.
雷淳仁 《工友》2007,(12):20-22
在计划经济时代,"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于是,许多"临时工"拼死拼活地干,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转正"成为"正式工"。然而,许多人却终身不得其"转",导致这些人老无所养——哪怕这些人已连续工作了数十年。近日,记者接到原湖北工具厂"临时工"雷淳仁的电话,反映他因"临时工"的身份,导致晚年生活陷入无依无靠的窘境。为此,记者前往采访,了解到这位65岁的老人,30年来为"转正"而不懈求人,但最终无法"转正"而落得老无所养的下场。但愿,与雷淳仁同类遭遇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23.
龚常进 《人民政坛》2009,(12):39-39
从现实情况看,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老有所养”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是,“老有所乐”的需求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弥补和调节,满足“银色一族”的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24.
随着全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突出,“老有所养”成为老年人最迫切的美好生活期待。温馨的环境、营养的膳食、完善的医疗、丰富的活动……只有这些要素尽可能多地得到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景才能更全面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5.
崔勇 《北京观察》2018,(2):68-70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26.
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和谐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君飚 《创造》2007,(11):75-77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百姓惊喜地发现:十七大是一场“民生的盛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表示,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关平民生的大话题,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7.
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发布,这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暴露出问题。改革养老保险体制,使民众老有所养,成为各国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128.
李延英 《共产党人》2008,(15):45-47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让老人们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政府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展趋势,必须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29.
瑞士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三大支柱模式。 第一支柱是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全称为“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带有强制性,旨在保证退休老人、遗属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费用。 瑞士相关保险法规定,在职人员从17岁生日后的第一个元月1日起,支付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金。雇主和雇员各自负担总额的50%,雇员负担的50%(为税前收入的5.05%)直接从薪水中扣除,与雇主支付的部分,一起存入雇员专属保险基金账户。  相似文献   
130.
谭衷 《半月谈》2022,(3):12-13
近期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个领域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诸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