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1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430篇
中国共产党   833篇
中国政治   1425篇
政治理论   318篇
综合类   4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珺 《理论月刊》2007,(9):127-131
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是犯罪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流动人口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本文拟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政策原因、心里原因多方面对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2.
33.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满意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亟待讨论。基于CSS2017全国4335份居民样本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如何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引入社会公平感的调节效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保障型、民生普惠型和个人发展型公共服务供给均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民生普惠型公共服务供给是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核心因素。研究进一步表明,社会公平感在安全保障型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没有发挥调节效应,而在民生普惠型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在个人发展型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4.
王喆 《理论导刊》2006,(1):67-68
作为我国主流社会的民众目前充满了“信用危机”感。失信行为作为一种精神鸦片,危及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原因在于失信受惩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政府职能行为不规范,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诚信的治理与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行业、政府共同努力建立诚信缺失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5.
“先义后利,存荣去辱”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主流;“知耻而后勇,处逆境而自强”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荣辱观在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传统荣辱观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6.
德性"自盈"是中国文化对个体自我体认的最基本的评语.而一切人生理想的诉求都集中于自我德行的外溢,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对人性自我意识的过分乐观.因此,这种基于德感意识的人性体认,缺乏追寻彼岸超越精神的动力,也带来了个体精神生活的乐感取向,从而导致了道德泛化和去道德化等诸多道德教育困境;而对人性体认建立在罪感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却孕育了具有超越之爱感的道德教育.所以,中国道德教育必须从狭隘的本土化思维框架中走出来,通过再思中西不同的人性体认,促进爱感的生成,承担培养爱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37.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军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影响着军人的职业行为和工作绩效。提高军人职业自我效能感是培养信息化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在正确认识军人职业自我效能感功能作用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成功体验机会与提供榜样示范相结合、加强教育引导与优化官兵心理品质相结合、提高军人社会地位与改善军营环境相结合等方法,努力培育官兵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8.
陈小红 《求索》2006,(7):149-151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9.
三位现代西方哲学家、现象学家——舍勒、梅洛-庞蒂与施密茨,结合对羞感的探究,对"身体"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多方位展示了身体的丰富质态,挖掘了身体之羞的伦理意涵。舍勒由羞感确证了人是身体之在。人作为身体之在,意味着身体不仅仅是归属于人的一个事实,更是人生在世的一种方式。梅洛-庞蒂将身体场域化了,身体的存在就是身体场的存在,如果没有身体场的构造,没有模棱两可的两极振荡,就不会有羞感发生。施密茨认为羞感是一种关于身体震颤的源初生活经验,是人"当下"的处身情态,羞感可以在身体的震颤状态、在身体情境中被把握到。三位哲学家关于身体与羞感关系的思考,开辟了一条从情感理解身体的道路,也进一步敞开了身体伦理学的论域。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即思辨幻想的双重冒充:既把意识冒充为感性的现实或生命,又把现实世界冒充为绝对精神(上帝)的外化。马克思则通过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扬弃了这两种异化形态,其中所采取的三个视角是感性的视角、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和否定性的辩证法的视角,它们都是由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中引出来的,从而使感性与共相(语言)、自我意识和上帝的双重颠倒关系得到克服,又使唯心主义形式下的辩证法的理性之维得到拯救。这就提示了一条立足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之上来重建形而上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