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108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小反刍兽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不同毒株的N基因序列,根据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根据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另1对引物作为内参,建立了小反刍兽疫RT-PCR诊断方法,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687bp和493bp。以PPRVNigeria75/1株RNA和山羊组织总RNA混合物为模板,在RT-PCR反应体系内同时加入绵羊肌动蛋白基因引物和PPRVN基因引物,结果可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别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对RT-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RT-PCR最低可检测到12TCID50/mL的病毒RNA。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PPRVNigeria75/1株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2.
为了探索烯醇化酶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基因质粒文库克隆分析了扩展莫尼茨绦虫烯醇化酶基因mRNA的全长序列,同时应用SYBRGreen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虫体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的组织表达差异。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691bp,编码445个氨基酸,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48.94ku,等电点为5.56,是含有螺旋和不规则卷曲较多的疏水性蛋白。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表达产物与肝片吸虫氨基酸的相似性达74.8%,属于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盐结合蛋白家族。Real-timeRT-PCR结果表明烯醇化酶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的表达丰度差异显著,其从高到低依次为成节、幼节、孕节和头节。据此推测该烯醇化酶基因在虫体寄生过程中对细胞内物质的代谢与能量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3.
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 rRNA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1~19型16 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对比,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rRNA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进行检测,只有鸭疫里默氏杆菌的DNA能扩增出680 bp的特异条带,其他细菌的DNA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相应序列完全一致;同时分别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DNA和菌液10倍稀释进行PCR扩增,对鸭疫里默氏杆菌DNA的最小检出量为1.907×10~(-5)g/L,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液的最小检出量为1.5×10~4CFU/mL.证实,建立的基于鸭疫里默氏杆菌16 S rRNA的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04.
采用SOE-PCR技术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CDPK抗原基因与鸡干扰素-γ(IFN-γ)基因用(GGGGS)315个疏水柔性氨基酸接头融合,扩增出IFN-γ-CDPK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到pMAL-p2X载体上,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MAL-IFN-γ-CDPK,用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经免疫印迹分析该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共表达IFN-γ-CDPK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的IFN-γ-CDPK融合蛋白,表达纯化的IFN-γ-CDPK融合蛋白能够和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株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制高效力的鸡球虫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5.
根据GenBank中牛CD80和CD86基因的序列,在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各自的特异引物,并以牛3-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以建立一种检测牛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将CD80基因和CD86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以及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CD80基因、CD86基因和GAPDH基因的Ct值与标准品稀释度在1×102~1×108 copies/μL范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证实,所建立的牛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6.
通过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亚单位P65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从细胞水平深入探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采用1、10、50、100、1000μg/mL五个浓度梯度的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TT法筛选最佳刺激浓度;以上述最佳刺激浓度刺激细胞,于0、0.5、1、2、4h后收集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p65 mRNA的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100μg/mLLPS为最佳刺激浓度;LPS刺激1h组p65 mRNA的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时间组;2h组显著(P0.05)高于0、0.5和4h组;0.5和4h组显著(P0.05)高于0h组。结果表明,LPS可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的激活,LPS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存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并参与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7.
蛙病毒感染致养殖大鲵大规模死亡的电镜观察及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2009年12月甘肃陇南与陕西汉中养殖的大鲵发生的以皮肤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四肢肿胀,溃烂和头部肿胀为特征并引起大规模死亡疾病的原因,采用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方法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患病大鲵进行了蛙病毒感染的诊断。结果显示,在病鲵的肝、脾和肾中发现大量直径为140~180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扩增出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500bp的目的片段,测序后经采用BLAST软件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6%~99%。确认本次养殖大鲵发生大规模死亡是蛙病毒感染所致,首次报道了蛙病毒感染对我国养殖大鲵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8.
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牛霉形体和无乳霉形体P81基因的序列差异,设计了针对牛霉形体P81基因的PCR引物,建立了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该方法可以从100ccu/mL(ccu:color change unit,颜色变化单位)的牛霉形体培养物中检出目的片段;经对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PG1株、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LC型(MmmLC)Y-goat株、山羊霉形体山羊亚种(Mccp)87001株、无乳霉形体(M.agalactiae)PG2株、绵羊肺炎霉形体Y-98株等亲缘关系相近的霉形体纯培养物检测,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从人工感染牛的鼻拭子和临床发病牛肺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与分离培养结果完全符合,本方法为国内首次建立的敏感、特异、快速的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9.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株鸡源环丙沙星诱导耐药沙门菌和11株人源临床环丙沙星耐药沙门菌的调控基因marA、soxS、ramA和外排泵基因acrA、acr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1株诱导株与诱导母株相比,marA、soxS、acrA和acr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ramA表达量未增加;11株人源临床耐药株与标准菌株相比,marA、acrA和acr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soxS和ramA的表达量未增加.提示,鸡源诱导株AcrAB过表达与marA和soxS过表达相关;人源临床株AcrAB过表达与marA过表达相关,而与soxS和ramA表达不相关.  相似文献   
210.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重庆地区牛和猪各5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博尔纳痛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BDV p40基因片段的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检出的阳性序列与GenBank中5个国家4个动物种属25例BDV p24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重建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3例牛和2例猪血标本BDV p24检测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00%和4.00%;5例标本BDV p40片段检测均为阳性,其余标本均为阴性;BDVp24扩增产物序列与BDV标准病毒株He/80的同源性为100%,与H1766和Strain V相比,变异程度小,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亦无变化;从发生树可以看出,5例BDV p24片段序列汇聚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重庆混合支系.提示,重庆地区牛和猪中可能存在BDV的自然感染,其流行株可能源于外来疫病病原的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