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162篇
世界政治   2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1840篇
中国共产党   1104篇
中国政治   1553篇
政治理论   530篇
综合类   9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徐晓峰 《法律科学》2004,22(1):56-73
所谓请求权竞合 ,系因同一生活利益同时为不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涵摄 ,从而引起的数个具有不同客体、不同规范目的的责任关系的竞合。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之枢纽的请求权概念 ,一方面对其所包含的“给付”究指法律关系内容意义上的给付抑或客体意义上的给付不加区辨 ;另一方面 ,以权利人指向国家的“司法保护要求权”作为请求权的本质属性 ,对实体法学、诉讼法学均产生错误影响。由其目标功能所决定 ,诉讼标的在结构上须同时包含“责任关系”与“接受权内容之主张”两重要素。在责任竞合情况下 ,可以利用“诉之利益”达成纷争解决一次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22.
923.
论纠纷的可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法律科学》2003,(1):73-79
纠纷的可诉性是实现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的逻辑前提 ,纠纷可诉性的广度反映了裁判请求权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实务界关于纠纷可诉性的标准或依据及范围的理解限制了裁判请求权实现的空间范围。纠纷可诉性的标准应当为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争议和人身关系争议 ,而并非限于民事法律关系争议。纠纷可诉性的范围包括民法所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应受民事法律保护的应有权利受到侵害引发的争议、宪法权利受到私法主体侵害所引发的争议。  相似文献   
92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之一。上市公司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三赢局面。理性的股利政策是公司成长战略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逐步完善股利政策对于提高公司价值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性绝不仅仅限于保护投资者本身,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25.
《时代风采》2009,(17):14-15
一面是两位数增长的平均工资,一面却是居民10年来最低的收入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从更深层来讲,已经涉及到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926.
《理论与当代》2010,(10):58-58
<正>党国英在8月9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土地增值该归谁?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该归农民,还是归政府?现在成为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7.
目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收入分配秩序混乱,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在社会各界已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谋划,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政府分配行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28.
德沃金提出资源平等政策目标是要使经济结构分配给每个公民的资源尽可能是平等的份额,其衡量标准是把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确定为此人拥有它们给别人的成本。人们不是在福利、机会等方面平等,而是在他们支配的资源方面平等。但是由于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人格、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会导致人们资源不平等。而其中的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因素与资源平等的具体责任原则不相符,所以必须通过保险方式来调整,从而保证人们在资源上保持平等,形成社会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929.
胡东海 《法学》2021,(1):155-166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删除合同成立举证规则的背景下,尚须解决的遗留问题是合同成立的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依证明责任基本规则,合同成立的证明责任呈现分层现象。在合同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中,合同成立的第一层证明责任为原告应证明合同成立要件,而被告应证明合同未生效与合同终止的原因。在要约和承诺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中,合同成立的第二层证明责任为原告应证明要约生效和承诺生效,而被告应证明要约撤回、要约失效和承诺撤回。合同成立的证明责任在不同法律关系层面被逐层划分,通过证明责任分层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证明责任。由于证明责任基本规则可依不同视角加以解释,合同成立的证明责任分层亦有不同解释模式。但各种解释模式的实质标准相一致,均源于实体法的评价分层。我国证明责任理论和实务应致力于揭示各项民法制度的证明责任分层。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