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柴菁轩 《天津人大》2009,(10):18-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快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委“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年4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这次检查一是深入搞好前期调研。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深入部分区县、  相似文献   
22.
《天津人大》2009,(7):8-9
6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本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参加并在执法检查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力、李润兰,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世新参加。副市长李文喜、王治平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  相似文献   
23.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我和其他几位代表共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对可再生能源法有关条款进行修改的议案.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的高度重视.汪光焘主任委员亲自给予我们大力指导和帮助,使我们深受教益。当年7月8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修改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办理工作座谈会,我们几位代表所提的四条修改意见得以吸收。7月22日.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工作座谈会上.我又进一步提出了两条建议。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提出的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原则、设立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以及电量收购最低限额指标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4.
数字     
《中国人大》2008,(10):15-15
46项节能法配套国家标准已全部完成制修订工作5月9日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悉,国家标准委为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而制定的46项配套国家标准,目前已全部按期完成制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25.
<正>随着人们对环境、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能源及环保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的重点话题,尤其是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应用,更以其环保、节能、经济等能源再生性优势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26.
《中国机关后勤》2008,(6):45-45
近年来,国管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研究起草《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能耗计量统计和分项计量,推进空调系统、采暧系统、照明系统、食堂灶具等节能改造,加强公务用车节能和政府节能采购,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能源形势和安全问题,因而制定一部《能源法》是十分必要的。《能源法》应当将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作为其立法宗旨。《能源法》应当定位于能源领域的综合性立法,主要对涉及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能源环境保护等全局性的问题和其他单行能源法不予调整的问题加以规范,发挥宏观管理和对各单行立法加以协调和拾遗补缺的作用。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成的《能源法》起草小组起草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能够进一步听取意见,去粗取精,相信能够成为一部科学和实用的《能源法》。  相似文献   
28.
论中国能源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法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立法领域之一。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不断涌现的能源法呈现出生态化的特征。我国能源法的生态化主要表现为新指导思想的出现、立法结构的生态化、能源法律制度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29.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能源法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促进生态保护多重任务.能源法生态化、市场化、人本化发展理性及碳减排的技术路线对能源法律制度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国能源法律制度需要在能源战略与规划、能源发展生态补偿、碳预算及碳交易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及能源科技研发与创新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0.
The Renewable Energy Law of 2006 has p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industry onto the fast track.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this sector has grown at an annual rate of 20 percen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n 2008 support for new energy enterprises reached RMB 3.8 billion.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for this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