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8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发国务院第531号令,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是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公共机构用能行为,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2009年12月表决通过,并于今年4月1日正式生效。2005年制定的法案,时隔四年重新修订,这表明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可再生能源愈加凸显其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须以新法修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73.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我部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4.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1998年实行以来,对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很快,能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严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5.
这次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市政府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节能执法检查整改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2006年4月到9月,市人大常委会用近半年的时间,对节约能源法和  相似文献   
76.
《人民政坛》2007,(12):4-4
(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20日载,11月16日,《能源法》起草专家组副组长叶荣泗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国际政策顾问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透露:“国家能源办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商定,近期将把《能源法》草案全文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据悉,从2006年能源法起草小组成立到现在,能源法起草工作已经历时两年。  相似文献   
77.
论能源法的变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马俊驹  龚向前 《中国法学》2007,1(3):147-155
当代能源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国能源法的调节模式逐步从国家垄断和所有的传统模式或具有特许权垄断与严格规制的私人所有模式,向有限的能源市场化转换;随着能源环境(气候)问题的突出,能源法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生态化趋势,从局限于确保供应安全转变到以管理外部性、调节需求与改良利用为重点;由于能源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能源法也正在通过若干权利导向的机制走向人本化。能源法这三种变革趋势表明了其承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正与环境保护的三种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78.
王涛 《辽宁人大》2006,(12):38-39
我国早在1998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至今已有8年。遗憾的是,根据有关资料,8年来各地不断上马的各类工程项目,浪费能源现象普遍存在.却很少有因为节能设计不合格而被叫停的,单位或个人因浪费能源而受到法律惩罚的事例也几乎找寻不到。  相似文献   
79.
《人大论坛》2006,(7):42-42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关于节约能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确定将于近期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80.
蒋懿 《时代法学》2009,7(6):117-120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促进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可再生能源优先法》是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案。自2000年获得通过以来,经历数次修改,2009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在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德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律具有重视法律规范的科学性、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明确、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三个特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