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759篇
中国共产党   343篇
中国政治   972篇
政治理论   243篇
综合类   63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真相被识破而露出狐狸的尾巴之时,赢家同样沦落为了输家。7月21日,控烟公益组织—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吴仪群教授证实,上海世博局已终止接受此前备受争议的2亿  相似文献   
992.
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激约机制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加强环境立法意义深远.借鉴美国、日本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激约机制经验,我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激约机制应在突破当事人适格理论基础上扩大原告范围,赋予我国公民和环保团体原告资格;完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诉讼费用分担上做有利于原告的规定:对原告实施奖励制度.同时,设立对原告的保护制度和环境行政先置程序等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993.
目前,社会领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方兴未艾。而在经济领域,各国的企业孵化器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公益组织孵化器与企业孵化器的最大不同就是孵化目标不同,即企业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营利性的企业,而公益组织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非营利组织。但在其他诸多方面,各国推进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做法以及企业孵化器经营管理的做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理应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各国经验,推进公益组织孵化器建设。  相似文献   
994.
四川汶川地震的救灾捐赠活动反映了我国以捐赠为主的慈善制度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凸显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慈善文化缺失、有关慈善的法律规治不统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这使我国慈善活动的不具有普及性和持续性。借鉴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建设、统一慈善立法、完善激励慈善活动的税收政策、健全慈善活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95.
刘长 《政府法制》2009,(20):16-18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民间环保组织开始迅速发展。最近十年来,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996.
当前,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与公众合作的高效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模式;规定宽泛的公益诉讼范围;设定公益诉讼先行程序;明确法院立案审查权;适用公益诉讼调解机制;设立国家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法治文明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涉及与行政公益诉讼有间接或直接关系的案例不断增多,被冠之以“公益诉讼”的一系列具体案例引起法律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根据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只有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才能够作为行政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98.
对城市房屋拆迁运作模式合法性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拆迁在实践中引发许多纠纷,矛盾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引发这些纠纷的原因众多,本文主要以现行的拆迁模式为出发点进行考察,从对模式现状、拆迁的实质、现行模式的缺陷三方面来探讨矛盾的根源。  相似文献   
999.
李长健  刘进  李昭畅 《唯实》2009,(5):78-83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公共利益的救济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共利益是公益诉讼的利益源头,从利益出发,对公共利益进行法权凝练,进而建构社会公益权这种新型的权利,并以此为权利契机,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进行分析,赋予社会中间层组织以原告资格,是对现有权利体系与诉讼制度的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益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寻求救济,伴随全民公益情节的复苏,这一诉求便显得尤为突出,我国法学界就如何构建民事公益诉讼的探讨亦成为热点。在探讨中,原告的多元化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在原告多元化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是必然的,故针对构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中的检察机关作一个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