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张博庭 《政策》2006,(11):48-50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影响、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影响破坏问题,如荒漠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物多样化变化等等。二是因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破坏,即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固体废物、赤潮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  相似文献   
82.
张秉福 《前进》2005,(7):47-49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把用更少的消耗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制造更多的物质产品称为“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使经济规模不断膨胀。正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物质财富像被魔鬼呼唤一样从地下涌出。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繁荣支柱的私人资  相似文献   
8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的理论基础是人和自然界的特性、联系和地位,尤其是人的创造性主体内涵中能动性和受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正是这个理论基础启示我们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4.
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全国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就是例证。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的生存需求,不能不予重视。但是。仅仅重视饮食是不够的,也不能把人从自然界区分开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理性、有思想。反映到饮食上就是文化。这说明人们的饮食是要受思想节制的,  相似文献   
85.
文章 《中国减灾》2006,(10):39-39
在学术界,人们把因过度使用和管理不当导致耕地变成荒地的过程称为土地沙漠化或荒漠化。自然界中,如果地表失去具有保护作用的草皮或树木,土壤就很容易受到风水侵蚀,逐步出现沙漠化。在沙漠化初期,地表的细微尘土被风带走,造成降尘。而后,地面上粗糙的沙粒也会随风而起,形成沙尘暴。目前,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的当今,十分不幸的是沙漠化现象却变得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86.
和谐之美     
细雨和风,柳绿桃红,燕舞莺歌,自然界的美多么富有色彩啊;琴瑟和鸣,黄钟大吕,余间袅袅,艺术世界的美多么富有神韵啊。它们映入眼帘,传入耳膜,使我们可感可触,精神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和谐,所以它们是美的。而“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和谐”为一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另一种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87.
云溪子 《小康》2007,(5):76-77
既然人都需要调动积极性,领导当然概莫能外。吾尝思索一个问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然为何自然界之事与“人事”有偌大不同?冬去春来,不期而至,不因人喜之而早临;生死相替,避而无用,不因人恶之而不至。  相似文献   
88.
生态,指的是人与生物圈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关系。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幸福、舒适生活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和谐,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  相似文献   
89.
, 《侨园》2013,(8):30-33
<正>立秋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2013年"立秋"到来的精确时间为:8月7日16时20分21秒。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且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早睡早起、少辛多酸立秋标志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公众在起居和饮食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  相似文献   
90.
陈永灿  白钰 《检察风云》2010,(13):95-95
中医讲气候中的“六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存在“六气”过于旺盛,侵犯人体而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