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3篇
法律   1310篇
中国共产党   613篇
中国政治   1303篇
政治理论   278篇
综合类   6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刑法上的法益是指其所保护的人的生活利益,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客体实质上即是刑法上的法益。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新罪名,对于依法严厉惩罚组织者的犯罪活动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目前对该罪保护的法益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引发了诸多争议。这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司法实践当中导致了适用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保护法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2.
20世纪80年代以降,民族国家制造业社会向全球信息化秩序转型.法律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相互推进,这对全球法律格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法律客体与财产类型层面,伴随信息资本的全球流通,知识产权成为核心法律部门,传统产权已难以把握信息资本主义的真实动力.大量自治性客体出现,信息资本围绕“原型”创新展开竞争,当代法律必须针对这些变化提供新的规范性框架.在法律空间层面,信息全球化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域限制,法律系统不再受限于领土分化,进而获得全球范围发展的动力.全球信息化秩序重组了全球法律空间,在互联网数字宪法、全球商人合同法、药物专利法以及超国家宪法等领域都出现了法律发展的新契机.全球各大系统的内在冲突,也推动“社会性宪法”的诞生.在法律时间层面,古典法律时间被充满风险的信息化时间取代,所有法律关系都进入到时间性的流动平面.“后风险社会”的到来,既使当代法律变为一个风险性系统,也使当代法律陷入与代码同化的危险.在全球信息化秩序重组中,法律系统将承担比过去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3.
在传统乡村社会,村庄边界封闭,农民流动少,内生规则和机制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乡村治理稳定而有序。然而,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加速流动,乡村原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变,乡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价值基础、政策基础都在改变,这些对乡村治理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治理基础的变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现象和治理困境。乡村社会要适应这种巨变,必须立足于人口流动的现实,从价值培育、治权塑造及机制创新等层面,挖掘乡土社会内生资源,融合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起与转型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4.
道家之"道"与哈耶克的"规则"都是推进社会演进的自然力量,由此出发,道家创造了"无为而治"的治理之道,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治理之目的"。无为而治"最终未能摆脱历史的枷锁,虽主张"无为而治",却还是走向了"圣人之治"。哈耶克所提倡的也是一种自然的治理之道,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能对社会的秩序作全面的设计,所以主张依照"自发秩序"之规则来制定法律,实行"规则之治"即法治,这样才能保障人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65.
社区民间组织,具有非政府性、自发性、独立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在公民社会语境下,又具备了公民行为价值目标一致性的特点。以北京市永善社区环境秩序劝导队为例,通过客观描述劝导队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长效机制,运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对其公民行为秩序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这一组织是公民社会中公民行为秩序形成基本模式的典型范例。强制性约束机制与选择性激励分别构成了公民行为秩序形成的内向机制与外向机制,并通过民间组织之间博弈、协商的调节机制,使得整个公民社会的秩序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66.
张玲 《法制与社会》2012,(13):136-137
走访是信访的形式之一,但却是激化信访矛盾冲突的主要形式,现实中聚集、围堵和冲击国家机关等违法现象很多发生在采取走访形式进行的信访过程中。在信访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具体可以通过依法规范走访事项、依法办理走访事项、依法维护走访秩序、依法终结走访程序等途径来规范走访形式,解决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67.
邓聿文 《南风窗》2012,(24):44+46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党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决心。在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68.
2011年11月初,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工商系统调研创先争优活动时指出,“工商部门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是人们心目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大众小康生活的保护神。”他对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作出了全新定位,寄予了很高期望。我们为了进一步构建具有工商机关特色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将法律规避制度作为了我国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实践中法官适用法律规避制度,应把握其具有"恢复法律适用秩序"与"遏制不正当利益"的两项功能,以区别于国际强制性规范制度。法官认定法律规避,应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要件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0.
克尔凯郭尔曾说,"当你长时间一直凝视一副面孔时,你似乎看见了另一幅藏在后边的面孔"。(《非此即彼》)但很多人没有深入追究后边那副面孔,王启梁教授不但揭示了前面的面孔,而且也考察并还原了后面的面孔。他新近出版的《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就是"在日常实践的视角下,①把对法律的探讨回归到它所深嵌其中的社会与文化中,还原存在于社会生活逻辑以及生活情景中的法律"。该书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多纬度为切入点,通过经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