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3篇
法律   1310篇
中国共产党   613篇
中国政治   1303篇
政治理论   278篇
综合类   5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审时度势地看到网络技术对执政党建设的影响与挑战,因势利导、化解风险、把握时代发展的主动权。一、网络的特点及其对政治生活的渗透和影响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一)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和堵不住打不烂的设计原则。在这里,信息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自由流动。(二)互动性。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并…  相似文献   
972.
对经济秩序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在当今已不言而喻。欧肯的“竞争经济秩序”、哈耶克的“自发经济秩序”和布坎南的“宪法经济秩序”各有其不同的理论特色。他们的经济秩序思想有一定的差异 ,但绝非完全矛盾 ,都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73.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国际秩序内涵、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引申出政策含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利益分配和观念分配的结果;国际秩序之争,实质上是权力、利益之争,又主要表现为观念之争、国际机制之争;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带动国际秩序的变革;20世纪的国际关系集中体现了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的互动关系,出现了三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诉求,每次都比前者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的进步;当前国际秩序新与旧、消极与积极并存,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974.
监管秩序是我国监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押罪犯进行羁押、管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目前,在依法监管、强制、改造、惩罚的法治环境下,在押罪犯的反监管、反强制、反改造、反惩罚的手段和行为表现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破坏监管秩序犯罪呈现出来一些新特点、新情况。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监管改造工作创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实乃司法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975.
王猛 《求实》2020,(3):42-56,M0004,M0005
府际结构、政社关系与行政文化是理解地方政府创新的关键变量,并构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控制-嵌入-规范"框架。基于此框架,区分了三种典型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中央主导型创新、地方回应型创新和地方自发型创新,并对三种地方政府创新的特征、优势及局限等进行了对比。创新类型的差异实则是地方政府创新核心机制和关键变量的区别。分析表明,控制、嵌入和规范机制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内在逻辑有较强的解释力。而该类型学划分在理论上部分回应了当前有关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的讨论,在经验上为进一步通过地方政府创新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6.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977.
国际秩序是由国家、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体构成的共同体,既包括确认秩序成员资格和调整成员互动的规范与规则,也包含反映秩序成员利益分配的地位或位置排序。共同社会化是崛起国与国际秩序成员共同调适,就秩序的规则与规范构成、利益分配份额以及崛起国在秩序中的地位与行为取得共识的过程。它具有调适过程的协商性、调适目标的共识性、调适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崛起国可从“改革+示善”两方面出发,实施共同社会化国际秩序战略。一方面,崛起国可主动改革国际秩序,加强治理能力,提升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崛起国也需要以实际行动表明对改革秩序的善意,以获得外界的认可和支持。当今中国的国际秩序实践体现了共同社会化特点,既推动秩序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又通过履行承诺展现改革的善意与效益。今后,中国可继续采用共同社会化的国际秩序战略,从有所作为地推进国际秩序改革、积极战略示善、理性处理对美关系、合理匹配成本与收益等方面出发,不断优化自身复兴的外部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978.
979.
朱芹  高兰 《东北亚论坛》2021,30(2):74-84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倡导的一种海洋叙事。海洋叙事是塑造海洋秩序与海权及捍卫海洋权益的话语体系。中国的海洋叙事一直较为式微,特别是中国海权在世界海洋叙事体系内常常处于被西方海权"代表"的状态。这严重影响着中国对历史性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叙述着一种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与新型海洋秩序,是海权从垄断走向共享、从传统走向新型的分水岭。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叙事下,中国海权的发展趋向是有别于传统海权的新型海权,是一种去霸权化的治海权,而非零和式海洋霸权。由于传统海权的惯性以及美国海洋霸权的主导,新型海权及其观念若要形成普适性共识,尚面临诸多挑战,但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必将成为未来海权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980.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