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07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各国政治   746篇
工人农民   1221篇
世界政治   33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02篇
法律   17760篇
中国共产党   23475篇
中国政治   37101篇
政治理论   9627篇
综合类   13957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831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216篇
  2020年   1393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812篇
  2016年   1349篇
  2015年   2818篇
  2014年   8603篇
  2013年   8439篇
  2012年   11195篇
  2011年   12083篇
  2010年   9339篇
  2009年   9060篇
  2008年   9203篇
  2007年   7390篇
  2006年   6983篇
  2005年   4701篇
  2004年   2535篇
  2003年   2272篇
  2002年   2196篇
  2001年   1711篇
  2000年   1408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张丽民 《实践》2006,(2):15-1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共同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的双重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和谐发展又可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  相似文献   
252.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3.
人大监督是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开的监督,其开放性、群众参与性和时效性是最强的。如何巧妙地集二者的优势和力量于一体,实现人大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增强人大监督的透明度和力度,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54.
张鸿雁 《江西政报》2007,(16):38-39
“十五”期间,南昌的市容环卫事业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按照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我市的市容环卫事业必将迎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由此,市容环卫工作的思路是:增强五种意识、实现环卫“四化”、完善五项机制,攻克四大难点,加大三个投入。  相似文献   
255.
从“天之骄子”到就业难,如今,大学生的社会处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56.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257.
杜淑贤 《现代领导》2007,(11):37-37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治同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也为我们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学校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同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实践逻辑和新的领导理念。  相似文献   
258.
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把它误解为是要恢复一两千年前的所谓“汉唐盛世”。“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才是“复兴”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59.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0.
《内蒙古政报》2007,(5):I0003-I0003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阿拉善盟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工业园,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