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冯友兰虽是程朱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阳明学也很重视.在"三史"中,较系统和全面地阐释了他对阳明学的看法.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描述了王阳明一生的主要学术思想转变,阐释了<大学问>、知行合一、朱王之异、差等之爱等问题.在1948年用英文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虽然重复了<中国哲学史>中对阳明学的一些看法,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除了言说方式的言简意赅和生动活泼以外,对阳明学的主要思想作了重新梳理,很哲学、很逻辑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体现在他对王阳明宇宙概念以及对<大学问>的进一步阐释中.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几部代表作相比.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对阳明学的研究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诠释框架不同,哲学意味更浓,阐释更为详细和全面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冯友兰陆续出版了7册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第5册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为诠释框架,对阳明学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2.
缪再强 《学习月刊》2009,(16):26-26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有《阳明全书》三十八卷传世。在整个明代学术中.以王阳明“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影响最巨。笔者以为,阳明心学之影响,可以从心即理,致良知,倡道德这几个方面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17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内容,在个体及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个体安身立命之基础、社会和谐有序之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伦理诉求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4.
阿莲 《人民公安》2009,(24):40-43
司机的救人行为是肇事后的赎罪.还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目击证人为何神秘失踪?面对人证、物证与良知.靠什么还原事件真相?  相似文献   
175.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176.
理非 《法庭内外》2006,(2):33-36
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余斌因为受贿9.5万元,同时还有10万元违法所得,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和其他受贿案件不一样的是.余斌承认自己收过他人钱财,却证明其中的lO余万元已用于扶贫帮困、社会赞助和公务活动,余斌认为这部分钱不应认定为受贿数额。案情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沦:有人认为,余斌已经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也有人认为,像余斌这样将别人送来的贿赂款用于公益事业,是难能可贵的“好官”。不应该受到刑事处罚;还有人把讨论的话题延伸到一些社会弊端,而许多观点是建立在对案情本身并不完全了解的基础上的。为正视听,记者在案件审理结束后。在湖南岳阳对本窠审判长和余斌本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7.
蒙培元 《新视野》2007,(4):54-57
良知是建立在内在道德情感之上,每个人先天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先天禀受的良知,却要靠后天的修养和实践才能实现,因此,良知随同社会的道德进步,不断生成完善。作为有情感价值基础的是非善恶、行为规范的判断标准,良知具有善遍性,共同性。学术与良知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修身自律的基础上,鉴别知识分子的使命,努力推进社会的道义与仁爱。作为有良知的学者,虽不应惟利是图,惟名是举,但却要兼顾义利,安己富国。  相似文献   
178.
正义是法的追求也是法律职业者的伦理要求,本文主要从法官应具备的职业品格角度探求正义的光辉,通过大量名人名言和充满哲思的小故事,揭示了法官的良知和禁忌,再现了司法职业者的道德光辉,也为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9.
法理和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忠 《法律科学》2007,25(2):11-19
情感并非只能是任性的和不公正的,并非不能作为法律价值的终极来源.从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出发,一种"中和"的情感是可能通过修身渠道获得的,它可以称为情理.以修身作为治国根本,实质上是奠定社会形而上的价值基础的根本.情理可从修身中被发现,并进入日常生活的正义认知中.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  相似文献   
180.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因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且有着无可逾越、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道德作为治国的大政方针,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略而一再被强调,被人民群众认可并身体力行,我们尤应重视。道德所赋予的时代的良知良能和社会义务责任感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就一定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说它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力武器,原因盖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