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84篇
工人农民   198篇
世界政治   4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5篇
法律   1568篇
中国共产党   2644篇
中国政治   4846篇
政治理论   711篇
综合类   10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257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1071篇
  2009年   1065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公民导刊》2009,(3):42-44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之一。在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居于琴、棋、书、画之首,也成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表明。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相似文献   
912.
徐渭无疑是明末文化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他的绘画,使明代以降渐呈衰势的国画创作重现生机。然而在他丰富的艺术创作背后,是他过于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运。于是他的画幅中常常洋溢着批判现实、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而这正契合并投射了当时进步社会思潮的初端。因而穿行于人生与艺术创造的维度,徐渭不幸的人生终于成就了他艺术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913.
《统一论坛》2005,(2):64-64
苏峰男,1945年出生于台北县淡水镇,毕业于台湾艺专美术科,后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留学获美术硕士学位。现任台湾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专职教授及书画艺术系系主任。  相似文献   
914.
崔耕和 《法制博览》2009,(20):56-56
听说过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来。  相似文献   
915.
通观刘宝山书法作品,可见其在用墨上的独到之处,以及运笔和作品布局铺排的艺术思考。正是通过对自己风格的充分展示,刘宝山的作品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不仅可以登堂入室,成为文  相似文献   
916.
对日据时期台湾“皇民文学”的具体表现,如今众说纷纭。有人盗用“殖民地的伤痕”的名义为其开脱,甚至把当时用日文发表作品的人都说成是“皇民作家”.包括“即使在压迫最苛酷的时代.都不曾屈服的稍露奴颜媚骨”^[1]的吕赫若,以及阳奉阴违、虚与委蛇、煞费苦心地在作品中隐寄微言的张文环、龙瑛宗。本文将以事实为依据,评析这三位作家的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17.
查代文 《法制博览》2009,(20):45-45
年轻时喜欢读点书,因故常常忘了地里的农活,每当这时,父亲就训斥我说:“读那多书是白读,眼前的庄稼都没读懂。”  相似文献   
918.
本刊讯为进一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市政路桥控股公司工会自2008年3月以来,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截至2008年8月份,共收到15名职工创作的22幅书  相似文献   
919.
党委班子建设要从提高“班长”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入手,转变班子的工作作风,加强班子的团结,从而全面提高党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920.
少女与乡情     
马克 《海内与海外》2005,(12):47-47
久别故里,思乡心切。我搜寻着几年前熟悉的一切,低矮的土坯房,穿灰黄布衫的乡亲……然而,迎面撞见的却是县汽车站新盖的三层大楼。“——噌。”身边有一把阳伞支起来了,伞下有两个小伙子,黑色的西服上衣颇为潇洒,俩人胸前各别着一枚徽章,是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员。听他们的谈话,方知是去中学里听函授辅导的。步出车站大厅,我望着眼前的细雨发呆。——县城离家还有五里路。我想等雨停了再走。信步来到了汽车站附近一处书摊前。摆书摊的主人是一位姑娘,看上去约摸十八九的模样。不过,人却极爽快。看见我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光顾她十种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