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66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车之鉴,令人深思。《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实事求是分析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兴利除弊、继往开来、一往无前的执政经验,增强了每一个有政治责任、有忧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2.
从意志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集中人民群众意志使之上升为政党意志;经过法定程序使政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国家意志,从而实现人民群众意志。在这三个阶段中,民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顺应和实现民意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列宁去世之后,苏共在这三个阶段的民意运用上出现了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忽略收集民意,决策忽略民意,干部选拔忽略民意,致使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应从中得出并铭记历史警示:一个政党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忽略民意;忽略民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实践与理论将会严重脱节;忽略民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终将会失去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3.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多的深刻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突出表现之一是长期拒绝改革。  相似文献   
94.
苏共不存在"指定接班人制度".其权力更迭有几种不同方式,一种是经过残酷的党内斗争,胜者为王,如斯大林、赫鲁晓夫.一种是通过党内政变上台,如勃列日涅夫.一种是由少数掌握实权的元老通过暗箱操作选定继任者,如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实际上戈尔巴乔夫也属此类.在选择党内最高领袖问题上,广大党员是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的.  相似文献   
95.
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反而导致亡党亡国,在政治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俄罗斯政治制度并非民主制度;俄罗斯人民需要民主,但掌权者破坏了民主的声誉;当今的“民主政权”与维护多数劳动者权利的“民主”毫无共同之处。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表明,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却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相似文献   
96.
1957年,发生在东欧的波匈事件刚刚落下帷幕,苏共内部又爆发了更大的政治危机。在紧要关头,毛泽东从同际闰内形势的大局卅发,两次支持赫鲁晓夫渡过难关。这两次支持既密切了中苏关系,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7.
98.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进一步恶化了已陷入僵局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一个非常直接的信号是,1962年2月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2周年的纪念活动,成为1951年以来最为冷清的一次。这表明,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双方都对该条约维系两国同盟关系的作用及其象征意义丧失了信心。本文以中国外交部新解密档案为主要依据,试图从这一特定视角来审视当时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99.
梁伟莹 《传承》2011,(6):7-9
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期间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却最终丧权亡党,归其原因是由于党内高度集权、民主不足,党政合为一体,以党代政,党群关系失去平衡,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失去活力,意识形态放任自流。中国共产党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为前提,以不断提升执政主体的综合素质为关键,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基础,以健全完善执政制度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为保证,为此,需要提高执政党反腐败、整合社会利益和避免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苏联解体,归根结底是苏联人的事。中国人关心并研究它,主要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解决自己"怎么办"的问题。要解决"怎么办",当然先要搞懂"怎么看",这就需要研究。近20年来中国对苏联解体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总体看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继续深入研究,我以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