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开篇的话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介,自诞生之日起就颠覆了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使百姓表达自我诉求的积极性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政务微博微信的开通,为百姓提供了便捷服务,给百姓以知情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2.
《党课》2013,(2):62-62
IBM日前发布了一项年度报告称,2018年,电脑会像人类一样通过观看、品尝、触摸、听辨或者闻嗅来获取信息。IBM将这一技术发展称之为“认知系统时代”,并称这将开启人机交互的新方式。尽管IBM的预测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自2006年该公司开始预测以来,  相似文献   
23.
王娟 《学习月刊》2013,(2):77-7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丰富了信息资讯传播的途径,也对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出现的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新媒体是指在Web2.0环境下,人们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互动的媒体,形式有手机短信、手机微信、微博、数字媒体等。近年来,新媒体在高校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受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已成为当下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点。网络在金融、电子商务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成就。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方式。借助"光"与"电"及人-机  相似文献   
26.
只要你注册个帐号,输入140个字以内的内容,同时可以选择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链接,这样一条短短的消息通过发布,便可以随时随地和已注册帐号的用户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不仅如此,你还可以作为观众,在这个平台上浏览你所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微博。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发布信息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的特点,使得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互联网独立的第三方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9月发布的  相似文献   
27.
刘雯菀 《学习月刊》2012,(16):89-8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大众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大众享受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能忽略某些信息背后隐藏的一双看不见的"手",它引导着网络舆论,考验着公众的判断能力。这双看不见的手就是"网络水军"。"网络水军"泛指受雇于公司、群体或个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帖回帖造势来获取一定报酬的人,包括网络策划人(俗称网络推手)和接受任务的网民。  相似文献   
28.
霍庆涛  张蓓 《当代贵州》2008,(12):32-32
调查显示,50%的接受调查者将网络作为自己平时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6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工作帮助非常大。  相似文献   
2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规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相对单一的主流媒体,转移至信息海量、信源开放、交流互动的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提供资讯为主的移动终端应用产品,成为大众了解外界信息、参与信息传播、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类别,城市形象传播也必须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来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30.
梅林 《重庆行政》2008,(1):99-10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过,如同任何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在给高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冲击和挑战。对高校教育而言,开放自由的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冲击力。因此,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