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以维护人性尊严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目标出发,站在行政诉讼的视角,阐述了人的尊严的涵义以及维护人权落实到实处的权利救济的几种建议。  相似文献   
202.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权利的行使往往会与个人权利的行使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有时甚至要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在社会启动新一轮增长和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公权与私权交替运行的情况下,对和谐的追求愈加急迫  相似文献   
203.
以后外地人到上海说话可得小心了,免得“祸”从口出。据《新闻晨报》2007年1月28日报道,上海拟制定《上海市民公共行为条例》,以法规形式约束市民行为,说脏话粗话者将被处罚。上海以立法来禁止脏话粗话,此举可谓全国首创,可在笔者看来,却有公权越位、私权受损之嫌。  相似文献   
204.
赵学敏 《世纪桥》2009,(17):151-152
本文在总结民事审判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内容作了简要论述,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思以使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符合正义、效率和秩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5.
程曦  范军尚 《陕西检察》2002,(5):24-24,26
现代经济发展带来政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出现许多热点问题。一方面,“私权神圣不可侵犯”;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中许多因素非常活跃,各种冲突和制约不断涌现,影响社会的平衡机制,“公权”的干涉尤为必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民事检察诉讼所涉案件将会出现涉及国家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案件,而由此引发的民事检察“起诉”问题,日益广泛地引起各界关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6.
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社会自治权是权利而不是权力,它是人民在将必要的权力交给国家后,由自己保留行使的权利。社会自治权之所以正当,其伦理基础在于自己具有决定自治事务的权利,是真正体现民主制度的要求和反映。现代法治国家,社会自治权的功能在于对抗国家公权对社会的挤压与侵蚀,与国家公权构成分离与制衡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历史是一个国家公权强大、社会自治缺失的历史。重构中国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的法治系统,必须在政府自律的基础上,根据法治理念的指导,在宪法的框架内,改造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的关系,并以完善的司法运作保障社会自治权的行使,以抗衡国家公权力对社会自治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207.
人们常说:一切权利都是法律赋予的。那么权利是个什么概念呢?权利就是公民、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权限和利益,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要求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权利总是和义务相对应的,也就是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法律上把权利分为公共权利和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208.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05,(10):13-15
所谓公权异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机关或个人,偏离执政为民的宗旨,把权力变成为个人或为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公权异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群关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当前,公权异化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掌公权的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209.
国家赔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做好国家赔偿工作,对于发挥人民法院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在国家赔偿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权利救济与制约公权的关系,以权利救济为宗旨,正确理解适用国家赔偿法,融汇运用赔偿、补偿和救助,不断提高国家赔偿工作的实际效能。在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基础上妥善应对舆情,引领社会对国家赔偿工作形成法治共识。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