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1.
本文扼要论述了在从儒学到儒术——这一中国思想史上重大转折点上,亦即儒家文化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董仲舒所起的关键作用;并回顾了儒家学说的发展,重点阐述了董仲舒时代儒家的复兴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2.
73.
刘刚 《学理论》2013,(18):226-227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丰富,实为政治化孔子之思想。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董仲舒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正是"过程。其人性论思想也体现了"正是"思想。  相似文献   
74.
庞朝骥 《政府法制》2012,(12):47-47
根据《汉书·董宣传》记载,董宣是一代名儒董仲舒的五代孙,东汉著名良吏。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由于政绩显著,逐渐升迁为北海相,相当于郡的太守。  相似文献   
75.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献策表达了他的《春秋》观 :《春秋》元始而《春秋》大一统 ;“视天如父”而“溥爱”、“布德”、“施仁” ;“人为天本”而“为政宜民”。他对人的生命、形体及性情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本观念和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认为“为政宜民”是施政之本 ,顺应天命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76.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西汉时代,人才旺盛,尤其是在汉武帝与汉宣帝时代。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中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碑,  相似文献   
78.
李慧 《法制与社会》2010,(23):285-287
董仲舒用"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工具进行实施,这样使儒学融合了阴阳、五行及道家等思想,从而锻造了儒学的兼容性和应变能力,使得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79.
亲属相隐     
何进 《江淮法治》2008,(16):35-35
西汉时期曾发生了一起疑难案件:有一名男子甲没有儿子,后来他在道路旁拾到了一个别人遗弃的小孩乙,于是他就将小孩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小孩长大后,在外杀人犯了罪.逃回家中将杀人的事情告诉了男子甲.甲听后就赶忙把乙隐藏了起来。案发后,审理案件的地方官员认为案件属于疑难案件.于是就上报到董仲舒那里.董仲舒认为,虽然乙不是甲的亲生儿子.但甲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父子关系.谁也否定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根据“父为子隐”的原则.甲为乙隐瞒罪名,不构成犯罪。后来皇帝亲自下诏认为董仲舒的判决是对的。  相似文献   
80.
孔子的“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等命题都涉及了“和谐”的思想,“中庸”也是和谐思想的表述。孔子的和谐是各方面因素的对立统一,它不强调同一也不强调走向极端,是不偏不倚。汉代董仲舒对“和谐”的继承失去了孔子原有的精义,偏于强调天的至高无上之下的和谐,将压倒性思维带给了集体。在现代的境遇下,和谐应当在不偏不倚的基础上强调变化发展,积极创造新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