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71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2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消费者对于"名人广告"的投诉日益增多,名人代言广告不真实已引发信用危机和诸多法律争议。要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理智看待名人广告,清醒地认识到盲从广告的危害性;并且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整顿规范广告行业中的不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2.
证人的虚假记忆是导致错误判案的重要原因。虚假记忆是人类记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分析虚假记忆的来源,探索虚假记忆产生的原因,明确虚假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区别,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在此基础上,改进取证和审讯程序,科学对待证人语言,是减少错误判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3.
【要点提示】修订后的证券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但尚无相关的司法解释,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和赔偿数额的确定成为审理该类案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4.
程建华 《学理论》2009,(26):72-73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虚假广告荐证者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不足。有必要明确荐证广告的含义、界定虚假广告的概念和判断标准,依据荐证者的法律地位,完善荐证者基于虚假广告应承担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15.
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开文件中进行虚假陈述,不仅违背有关法律关于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制度的初衷,也必然会损害证券投资者和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鉴于此,本文拟从虚假陈述的概念出发,对虚假陈述的表现形式及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6.
张艳红 《检察风云》2007,(17):26-27
明星信任危机   近些年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具有普遍性,比如,"刘嘉玲代言SK-Ⅱ"事件,"葛优代言'要造林,找亿霖'"风波,"文清代言'眼保姆'","唐国强、解晓东代言治疗不孕广告"引起置疑等等.……  相似文献   
117.
权责分明才能保障食品安全2月28日,《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过去,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争议不少,其中又以食品安全的"多头分段监管模式"最受质疑。似乎"多头"不去,食品的安全便难以保障。但问题在于,如果权责不分、追责不严,即便变"多头"为"一头",困扰食品质量监管的种种难题也难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8.
虚假广告是指以欺骗方式宣传的内容不实的广告。近年来虚假广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成为危害消费者权益的第二号杀手。要有效整治虚假广告,需要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关键在于建立标本兼治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遏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9.
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大家都知道某种做法脱离实际、甚至知道是错误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不仅不能阻止它、纠正它,有的人反而趋之若骛,积极追求.结果导致经济的泡沫、政治的浮夸、学术的浮燥,甚至把小错酿成大错,把局部错误酿成全局性错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如何认识、分析和概括这种社会现象,既是进一步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提出的严峻课题.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可以把这种社会现象概括为虚假价值.这种虚假价值有它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努力消除虚假价值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0.
《人民之友》2016,(1):37
<正>案例2015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15)民二终字第324号民事判决书,认为在上海欧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特莱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一案中,存在关联关系的两公司"以虚构债权而兴讼不止,恶意昭然若揭",严重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12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