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1篇
法律   659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58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宪法权力体制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行政强制执行权涉及行政权与司法权之界分,从理论上讲,应该首先是一个宪法问题。从权力体制划分来看,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包含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国家审判机关的权力以及国家检察机关的权力等。其中,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行政权,而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在权力体制中,  相似文献   
22.
李晓奋 《人民司法》2012,(9):105-108
我国现行的强制执行制度"寄居"于民事诉讼制度之中,无论是民事诉讼法的执行编,还是最高法院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强制执行的司法解释,均没有对其基本原则作应有的制度安排,强制执行法律的基本原则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强制执行法律单独立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推进强制执行法律的单独立法,必须认清其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必要性、立足点与总体要求。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价值功能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目标定位所要回答的是强  相似文献   
23.
《学理论》2015,(22)
法院的强制执行是指在债务人拒不履行或者在合理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法律文书中的权利人向法院提起申请,法院依据生效的法律文书根据执行对象的属性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的行为。我国公司法第73条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作为强制执行的对象,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执行,但强制执行股权的程序是如何运行的,冻结的范围与最终强制执行的范围是否一致,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兼顾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本文就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4.
谢忠强 《法制与社会》2013,(19):167-168
本文对房屋腾退执行案件柔性执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房屋腾退执行案件类型、房屋腾退案件强制执行存在的难点、关于柔性执行的实践与探索以及柔性执行方法及其可行性四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在政府申请强制拆迁的情况下,法院如何保持居间裁判者的角色,既维护公共利益,又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201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施行。在拆迁问题中就裁判与执行的分离引入司法审查的“刹车机制”,也是司法改革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6.
刘宗 《人民政坛》2012,(1):16-1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备件和程序”.“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用法的形式规范行政强制权.体现了行政强制的“法定原则”。该法对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强制权、保护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雷达 《中国公证》2012,(11):41-44
一、从权利和权能的分离看股权收益权性质f一1权利和权能的分离理论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在法律规范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①。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说“概括的权利这个用语不是古典的.但法律学有这个观念.应该完全归功于罗马法”②.罗马法中的权利概念主要是由罗马法所阐述的所有权的概念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8.
29.
在行政契约履行救济渠道上,我国行政机关因为受限于原告被告角色恒定性的立法预设,无法提起契约之诉,因此《行政诉讼法》上的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被作为关注的焦点和方向。行政契约不属于传统行政行为范畴,行政行为效力理论不及于其,以契约本身作为执行根据不合乎行政法治理念。依法成立的民事契约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行政契约的强制执行亦无普遍的契约法理基础。为有效解决行政契约履行争议,除了恢复行政机关的契约诉讼原告资格和诉权之外,契约当事人的自我约定强制执行制度、与行政优益权相匹配的其他法定处理权等,可以作为破局的尝试。但是,这些制度设计也可能消解行政契约的合意性、平等性,不仅应该使其法定化而且力求慎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