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自出台实施以来,成绩巨大,但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增加的最终裁决行为是否合适。本文试图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2.
法、德两国均实行行政法院型的行政审判体制,但其行政法院制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政法院的设置和地位不同,诉讼范围不同,诉讼程序不同,判决形式不同,行政赔偿责任制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3.
朱静  李红 《行政与法》2003,(7):29-30
非立法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对非立法抽象行政行为实行司法审查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作者在考察国外相关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审查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我国司法审查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4.
田轶  顾薇 《法制与经济》2010,(10):11-12
行政诉讼判决"执行难"一直困扰着法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司法尊严带来严重冲击,"执行难"受到多方面原因影响,既有法律规定上的原因,也有司法体制上的原因,本文试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审判体制入手进行分析,借鉴法、德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法院体系。  相似文献   
115.
王菁 《法制与社会》2010,(20):122-123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为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公权力天然带有侵略性,该权力需在裂变分立并彼此制衡中,消耗对权利的势能,从而实现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及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本文认为基于WTO的游戏规则与行政权的先天性格,构建中国行政法院将是静态宪法与动态宪政良性互动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6.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审判难、执行难、案件受理数量低、撤诉率高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原因在于我国的行政审判体制存在弊端负责审理行政案件的一些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既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难以对抗来自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判经验,难以保证行政案件的审判质量.改革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出路在于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目前在我国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7.
论我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之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诉讼制度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冲突,是导致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建立行政法院,并将行政复议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由行政法院统一行使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救济和对行政主体的法律监督权,可以彻底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矛盾,有利于依法行政和法律监督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8.
119.
陈霄 《政府法制》2013,(28):41-41
国内长期以来对行政法院的探讨,其动力除深受中国当前行政诉讼司法实践呈现的种种弊病触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行政法法官是美国行政法中颇具特色的制度,上世纪40年代,加州试验将部分行政法法官集中合署办公,由此掀开地方行政法法官集中使用制度的序幕。行政法法官集中使用制度的理论、地方实践、成功经验和推行行政法法官集中使用制度的前景,对行政法法官制度乃至美国行政法的这一新发展更深入地了解,对完善我国有关行政法律制度将会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