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09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2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对于促进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都具有巨大意义. 一、近两年公开出版的行政法学著作文献近两年是我国行政法学著作文献多产的年份,各种出版物达几百种之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出版物分为七类:教科书、专著、宣传性读物、论文、法律法规汇编、案例评析汇编、辞典和知识手册,分别加以介绍. (一)教科书我国近两年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视野中的民营经济与政府规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规制改革关系密切。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对政府规制和行政法理论实践产生了重要冲击。而政府规制改革则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治环境,政府采用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政策工具和执行工具来实现规制目的。文章在阐述和梳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电动自行车为个案,对政府的规制形式和规制程序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契机展望行政法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的主要环节是程序合法问题 ,做到程序合法才能实现行政合法。为此 ,建立一套行政程序法规体系 ,让政府的管理有序可循 ,防止权力的扩张与腐败就成了依法行政的关键问题。依法行政的内容要求行政程序合法。依法行政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是形式要件 ,一个是实质要件。依法行政的形式要件要求有三个 :一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合法 ;二是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合法 ;三是行政行为的程序要合法。也就是说 ,形式合法是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之一。行政主体合法的要件要求行政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合法的要件有四。其一 ,做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相似文献   
14.
张淑芳 《中国法学》2005,4(6):33-49
行政法的援用既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产出技术问题,又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适用问题,其在行政法治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中本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令人不解的是该问题在目前行政法学中还是一个理论空白,理论上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其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的良性化格局。为了使该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对行政法治进程有所助益,本文对行政法援用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困惑作了初步厘清,并构设了行政法不宜隔位援用、行政法规范规制同一事项不宜多次援用、正式法律渊源不宜用非正式的行为规则、实体规范不宜再作实体性援用、程序性规范不宜再作程序性援用等规范化援用的要件,指出了行政法援用走上规范化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行政法产生影响,为行政法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20世纪下半叶,治理理论的兴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被认为是治理理论两个明显的特征。以传统统治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行政法不能解释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现象,在治理理论的背景下,行政法面临着发展变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因具有重大的明显的违法情形,自始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政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有两种对策;温和而言,可以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通过申诉,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激进而言,完全可以无视其存在,拒绝履行义务,直至采取对抗形式进行正当防卫,我国对无效行政行为的立法刚刚起步。应该根据法治原则和宪法精神,修改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尽快确立和完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概述     
《理论与当代》2002,(4):32-33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行政 行政一词按照通常的意义理解,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的目的对一定范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按照这种解释,行政存在于所有社会组织之中。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家机关,都有其组织与管理活动。当然也就存在着行政。但是,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导实施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要发挥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必须要从权力监控与行政裁量、合法行政与法治行政、规则正义与实质正义、制度合理与行为合理、程序合理与结果合理、客观判断与主观判断等几个方面建构这一原则适用的理念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同宪法、刑法等法律一样,被公认为公法。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片面的,而且也与当今行政法私权发展的能动态势不相吻合。实际上,行政法并非是纯粹的公法,准确地说,它是带有私权文化色彩的公法。行政法的真正精神在于:通过抽象的公权来维护具体的私权,私权是其本源与归宿。行政法上的私权主要分为:自主性私权、请求性私权、沟通性私权、参与性私权和救济性私权。每一类私权中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私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