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修身、正己、育人。然而在百年名校的乐山一中,一些本应具有高超教学能力、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工作者,却没能经受住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为了一己私利,抛弃职业操守,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不但玷污了教师的神圣形象、损害了百年名校  相似文献   
102.
尤梓 《廉政瞭望》2016,(4):44-45
正在李云忠的帮助下,周某将该项目一转手就赚了500万元,可周某最后只给了李云忠90万元好处费。当李云忠从其他老板处得知真相后,大发雷霆,大骂周某是在"打发叫花子"。十八大后落马官员中,年初宣判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工信局原局长董社有,级别并不高,只能算是"苍蝇",成为舆论焦点只因一句话——"应该把那些行贿的老板都判刑,他们都是些害人精。"  相似文献   
103.
主任的欠条     
林华玉 《工友》2012,(12):47-47
建委主任张水根最近被人举报受贿,因为上面详细记载着张主任受贿的数额及行贿人的名字,而且数额还特别巨大,检察院对此极为重视,就对他进行了询问。  相似文献   
104.
正一名贪官因受贿罪被绳之以法,对应着多少名行贿人?因受贿近3000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前局长郑建民一案的判决书给出的答案是:130多人。2014年3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披露河南省烟草系统腐败窝案以及判处罪犯数据。这起腐败窝案的导火索正是源于郑建民的落马。据相关刑事判决书显示,郑建民被指控犯有近130项受贿事实,给郑建民行贿的人全部来自河南省烟草系统。郑建民在收钱后,主要为这些行贿者在职务晋升、安排子女就业以及经营业务上提供帮助。如今,相对于郑建民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该腐败窝案中涉及的130多名行贿者基本上都在担任原职务,没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司法追究。  相似文献   
105.
正每个贪腐欲念背后都有一个出发点。对于刘铁男来说,穷怕了、苦怕了,不想让儿子再走自已艰苦奋斗的人生路,于是,趁自己把持权力的时候,多为儿子铺路、为家庭牟利,便成了他贪腐的出发点。基于这一点,刘铁男想尽办法为儿子敛财搭建平台。在他被判决的5起受贿事实中所涉及的行贿人,无一不是长期通过其子向其家庭输送利益。可以说,刘铁男走向堕落是为亲情丢弃了党性,这就引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在亲情与党性原则之间如何摆正关系?这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然碰到的问题,值得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6.
正当前,贿赂案件已呈现多发、易发态势,涉农、拆迁、行政执法等基层重点领域发生的贿赂案件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在基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及时查处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而贿赂案件的基本特征就是权钱交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侦破难度大,因此通过讯问获取口供仍然是贿赂案件的主要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行贿七年之后,行贿人竟然不知道谁是受贿人,直到检察机关发现蛛丝马迹,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8.
一起案件牵扯出南川区广播电视局原局长陈某受贿案,而行贿人已“消失”长达9年,检察官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远赴浙江,装扮成采购人员,找到行贿人…… 日前,陈某因受贿罪被市三中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2007年7月,南川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在查办一起贪贿案件时,发现南川广电局原局长  相似文献   
109.
"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行贿人向受贿人行贿时,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两个人在场,没有第三人证明的情况。这种案件即使只有行贿人或受贿人一方承认,  相似文献   
110.
胡伟 《天津检察》2008,(2):43-44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职务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往往不是其本人亲自收受请托人财物,而是授意请托人将财物交由“特定关系人”收取。这类行为,虽然表面上国‘家工作人员本人没有获得财物,但实质上行贿人的指向是很明确的,送给特定关系人完全是根据国家工作人员的意思,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财物的处置行为,同样可以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获得了财物,故应以受贿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