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57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220篇
中国共产党   406篇
中国政治   964篇
政治理论   198篇
综合类   4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责任发展风险抗辩,但仅有一条抽象的概括性条文,没有具体的运用规则,也没有规定对这种抗辩采取何种救济.国家应建立产品责任的发展风险救济制度,将产品发展风险而侵权的赔偿纳入国家补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32.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被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完成法定程序。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意味着,“公民的私有财产”——我们一直讳莫如深的字眼已载入我国现行宪法,这不仅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为此,近代宪法中的财产权概念,基本上指的就是财产所有权。然而,随着经济权利的发展,财产权已经…  相似文献   
33.
土地制度改革:征地规范化、产权多元化、承包永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历来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传统农业时代,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用现代经济眼光来看,土地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能保值增值的经济资源;也是一种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资源。人类进入工业化、城市化时代,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提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要实现最佳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土地的价值。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土制度进行创新。土地制度是生产关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没有一个土地制度是永…  相似文献   
34.
我国职业经理人问题的困惑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和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好货币资本的出资人与人力资本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一度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相当复杂的,无论是货币出资人,还是职业经理人,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一、滤色镜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一)滤色镜的种类 滤色镜是一种能按照规定需要改变入射光光谱成分分布的光学器件。 滤色镜从滤光波长角度,可分为选择性滤色镜和非选择性滤色镜;从光学行为上,可分为透射式、反射式、偏振和密度衰减及散射式滤色镜等几种;从其形式上,可分为固体(玻璃片状)、液体和气体滤色镜;对于玻璃滤色片,就其颜色来分,又分红、黄、绿、蓝等滤色片。  相似文献   
36.
《时事资料手册》2003,(1):119-120
  相似文献   
37.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与四川省的成功经验 (一)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中国致公党考察团在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的率领下,于2002年8月5日—15日在四川省就“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推行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8.
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其理论基础在于公平正义理念之彰显,国家基于契约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和公共福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在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既符合我国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范式。  相似文献   
39.
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其目的在于强调国家对控制犯罪的责任,使不能获得被告人赔偿的被害人最大程度地从被害后果中得以恢复.现行<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以被告人现存的财产为限来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原则是明显有缺陷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我国应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实际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应对补偿的条件、对象、程序、数额和方式等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0.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对现实相关案例的分析,生态补偿应以农业的生态价值为依据,同时应进行更适宜的制度创新来解决西部农业的生态问题,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