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8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本文论述了推定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和有关规则 ,指出正确认识推定规则的缺陷并完善规制措施是正确适用推定的关键 ;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情况探讨推定对程序公正与提高司法效益的作用及其正确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502.
我国从立法上对补强证据规则的完善包括:一是明确需要补强的要素.扩展主证据范围。应规定被告人供述涉及的犯罪客观要件事实.包括犯罪结果事实的发生、犯罪行为事实的存在、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事实以及被告人与犯罪人具有同一性.都需要佐证。二是明确朴强证据的证据资格,强化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503.
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根据正义、公平、正确和合理的原则,对案件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法官们行使这一权力,目的是使法官能够对各种特殊的案件灵活处理,法官若失去了这项权力,法律就会更经常地受到苛刻、不公正的指责。陈兴良教授也认为:自由裁量权是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缺陷时,法  相似文献   
504.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规则是一种混合模式,证据规则也不例外。而这种混合模式融合了大陆法系证据采纳的宽泛规定和普通法系证据收集、出示和审查中的对抗制因素。这种混合模式有其特定的成因,而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对这一混合模式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比较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05.
论证据能力的附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贻飞 《当代法学》2014,(3):151-160
证据法规范的主要是证据能力问题,且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关系问题上,证据能力优先。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能力却存在严重的附属化倾向,即证据能力附属于单个证据的证明力、附属于法官对案件所有证据的把握、附属于法官对案件的有罪认定,且证据能力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力问题。证据能力的附属化使得警察、检察机关的非法取证行为难以遏制、法官难以排除非法证据,导致刑事诉讼中某些重要的价值选择归于无效,同时还严重削弱了证据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6.
修改后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在公诉证明标准中,明确了量刑事实的独立地位,在审查起诉程序中,增加了对量刑证据的审查程序,在庭审程序中,增加了量刑审。对检察机关而言,量刑审进一步拓宽了法律监督权能,随之必然面临量刑相关程序的挑战。在修改后刑诉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在系统研究量刑证据的基础上,构建独立的量刑证据规则和以量刑证据独立性为核心的量刑程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07.
严格意义讲,司法公信力指司法裁判获取公众信用的影响力。司法公信力(x)与公众的认同力(y)具有y=f(x)的函数关系,无公信力,则司法不立,但是司法公信力却会因建构与运行的种种缺陷而发生流失。从深层次讲,司法公信力流失涉及司法文化建设的诸多缺失,但是从内省视角看有其结构与功能失和之处,尤其与司法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所以司法公信力的补强特别需要从  相似文献   
508.
廖勇  吴卫军 《北方法学》2013,7(5):124-129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据证据,证据应具有证据能力且需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要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依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审视,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的规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缺憾,主要表现为立法条文过于粗疏、操作难问题依旧突出、诸多内容遗漏等,这些有待进一步充实入法。  相似文献   
509.
高原 《证据科学》2013,(5):554-565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笔录第一次以法定证据的形式出现在了我国的刑事立法中.随后出台的配套司法解释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身辨认证据规则体系,这改变了长期以来辨认笔录作为证据于法无据、作为侦查线索运用混乱的失范局面,是一个显著的进步.但规范层面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完全消除理论上对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方面的争论,人身辨认在证明对象、心理机制和证明方式上与相关言词证据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身辨认证据规则的适用增加了困难.因此,有必要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界定入手,探究辨认证据在证据规则适用上的特殊问题,力图强化辨认证据的审查判断,以降低错误辨认的可能性及其对案件实体结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10.
傅强 《中国公证》2004,(3):47-48
公证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连性,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分为两大,一类是诉讼证据规则,另一类是非诉讼证据规则,所谓非诉讼证据规则也就是公证及其他司法活动中运用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