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3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0093篇
中国共产党   1504篇
中国政治   2648篇
政治理论   232篇
综合类   150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1375篇
  2013年   1325篇
  2012年   1543篇
  2011年   1580篇
  2010年   1405篇
  2009年   1280篇
  2008年   1330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认罪认罚的撤回是被追诉人基于意志自由所作的主体性选择,理应受到尊重。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的撤回存在多种理由和情形,应当建立和完善认罪认罚的撤回机制。认罪认罚撤回在司法处置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障被追诉人主体性选择的权利,同时考察撤回权行使本身是否正当。对于滥用认罪认罚撤回权的,应当撤销认罪认罚协商程序,不再适用从宽制度;对于正当行使撤回权的,应区分不同事由分别开展程序回转和程序补救等司法处置。  相似文献   
242.
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法商研究》2008,25(6):108-114
虽然目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尚未法制化,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倾向。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隐患在于:可能产生罪刑不均衡的现实结果;可能导致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重新被边缘化;可能伴生更多的司法腐败。而要矫正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倾向,就必须合理解读刑事和解制度恢复正义的内涵及限度并合理界定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43.
在勘查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时,应以进出口、现场中心部位、现场外围部位为重点。这样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是解决目前基层技术人员少、现场勘查任务重这一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4.
陈楚楚 《法制博览》2022,(32):114-116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新。一方面,该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这一现实国情的,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其是遵循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规律的,有利于提升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案件繁简分流。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推进,如何让其能更大程度发挥正面效应,本文以基层A检察院实践现状为切入口,展开相应的微观探析。  相似文献   
245.
李阳 《法制博览》2022,(34):103-105
现阶段,我国许多刑事案件的司法过程反映了我国司法方面的问题,例如:案子数量多、处理速度慢、专业法律人士稀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法律事业的进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该制度能够节约以往繁杂司法程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而实现案件的高效处理,提升办案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与实践,认罪认罚制度发展迅速、态势良好,在处理刑事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我国司法改革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4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往往被视为“有罪之最佳证据”,如果该供述出自任意,则易被当作可靠的证据采用,但是,供述即使是合法取得的,并且出于任意,也有虚拟的可能,因此,对于未排除的供述,可靠民为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供述的补强规则,是适用于供述的一项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247.
对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的考评与办案质量的督查,应建立案件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和办案质量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2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各种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数量猛增。特别是公路交通流量的日益加剧,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公安机关应严厉打击逃逸犯罪者的嚣张气焰,以儆效尤。  相似文献   
249.
聂军同 《公安研究》2001,(11):79-79
山东省滕州市公安局滨湖派出所所长聂军同志撰文指出,该所推行的警力布置“三三制”,为新形势下如何维护治安稳定提供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250.
职务犯罪的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英 《前进》2001,(3):28-29
从王宝森、陈希同到胡长清、成克杰,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当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是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能否取得重大成效的关键,也是落实江泽民同志“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从严治党中,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   一、职务犯罪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腐败行为,危害性极大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违背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