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02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259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乡村流动人口刑事被害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城市历来是犯罪的高发区,具有人口多、人流量大、死角多等特点,因而更能诱发犯罪。流动人口自身存在一些易遭犯罪行为侵害的特点和弱点。这些因素与犯罪分子的不良动机吻合,成为被害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2.
对东莞地区五年来1650件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类型、犯罪性质、犯罪主体情况及其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刑事被害人被害事实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刑事法律规定的对刑事被害人损失进行救济的手段作用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刑事被害人根本无法得到救济。这不仅使刑事判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刑事被害人群体的司法需求,也影响到司法判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更加深了刑事被害人作为维权的弱势群体与政府或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引发出刑事政策观念层次的矛盾和冲突。在刑事被告人经济能力有限刑事被害人获赔落空的情况下,由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弱势群体进行救济就显得特别必要。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人实施报复一般不采取直截了当的方法,而是通过情境建构的手段达到目的.在随后双方开展的博弈过程中,情境建构也成为双方攻防的主要手段,具体包括制度情境的制造、情境边界的扩大或缩小、关系情境的渗透、集群情境的创造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情境建构策略运用得当,不利方能够扭转不利局面."杨乃武小白菜案"即彰显了中国人这一"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4.
美国的犯罪被害调查(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是由美国官方机构进行的一个被害人调查研究项目,现为美国犯罪被害的主要信息来源。《2021年全国犯罪被害调查》即为2021年年度NCVS调查报告,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评估犯罪状况,分别为犯罪被害率、犯罪事件发生率、犯罪流行率。通过结合犯罪类型、人口特征等多个维度分析各指标数值,评估犯罪现状、特征、发生频率及变化趋势,揭示犯罪现状。第二部分是对调查方法进行阐述,包括调查范围、指标测量、权数调整、标准误计算等内容,从统计技术的角度对调查进行全面的解读。总体而言,犯罪被害调查反映了美国社会犯罪和犯罪被害的相关情况,同时也为犯罪学特别是被害人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105.
在犯罪场中研究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通过预防被害来控制犯罪,无疑是预防犯罪的一条有益的路径。在对传统犯罪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犯罪场进行重构,主张建立以犯罪人和被害人双向互动为中心的犯罪场,并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犯罪场中的基本要素,探讨犯罪场中各子系统内部的运动规律和各子系统相互间的运动规律,针对这些规律,提出了在犯罪场中预防被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及大国利益的广泛卷入而备受关注.本文对伊朗核问题的缘起和演变进行了回顾,认为俄美欧三方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为此展开合作与竞争,其角逐主要集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安理会及"5 1"磋商三大多边舞台,并相机奉行不同的策略选择.据此,本文对伊朗核问题的演变前景进行了情境模拟.  相似文献   
107.
现代的刑事司法理念将犯罪视为对社会秩序的危害,强调对犯罪的惩罚,这种理念忽略了犯罪同样是对被害人的侵害,对于被害人受损利益的补偿关注极其缺乏。在反思现代司法理念后,为了达到充分保护被害人利益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建立刑事和解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与我国“和为贵”的传统理念价值相契合,也适应了刑罚轻缓化的刑事政策要求,对实现“无害的正义”有着深切意涵。本文笔者将从刑法史学的维度切入,探寻刑事和解的制度渊源,并在犯罪学的视域下考量该项制度的学术语境,进而从刑法哲学的角度剖析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根基和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强调以材料为依托,以书本知识为支撑,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创新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复习应注重学生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在建构知识网络中渗透演绎思维能力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理论依据,又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实现知识系统化,思维  相似文献   
109.
性犯罪被害人与其它类型的形式被害人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除了必然遭受性犯罪行为带来的直接伤害或损失以外,还可能遭受来自公诉机关、社会公众对性犯罪案件不恰当反映所造成的第二次伤害,因此本文重点关注性犯罪被害人的二次被害,明晰性犯罪被害人二次伤害的概念,分析造成二次被害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预防和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既具有一般情境的特征,更具有本学科领域内自身的特点,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具有体验性与迁移性、特定性与多变性、真实性与生活性、情感性与人本性、承载性与意识形态性等特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基本特征是进一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自概念、功能及其如何运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