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03篇
中国共产党   111篇
中国政治   265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2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2.
在全国第八次课改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脱颖而出。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新课程的教学“是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试问:处于对话情境中的教师,还要不要对学生引导?又如何引导?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打开儿童智慧的金钥匙.小学教师必须抓住这把钥匙--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儿童引入那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培养出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人才.本文试图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巧设导语激发兴趣,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4.
情境教育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范式,把情境教学法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通过编排情景剧、拍摄情景片,把双"情"嵌入课堂,创设人为优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取得"以情晓理"的良好效果,从而避免了空洞、干瘪、低效问题。  相似文献   
45.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四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经过人为优化了的特定的微观的自觉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在要素,贯串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链接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某些规律,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了一定条件而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46.
梁锋 《青年论坛》2005,(3):58-60
通过设置特定道德情境,对受教育者起到了道德提升作用。如何使短暂的道德提升得到保持和延效,实现从特定道德情境到现实生活的迁移,则依赖于学校内部育人的美感目标。  相似文献   
47.
犯罪是加害与被害之间互动的产物,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应当引入被害人责任的视角.通过对知识产权犯罪单位被害人的调查,分析被害人对被害现象产生的影响,指出通过被害预防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两抢"即抢劫和抢夺,是近年来社会治安中多发性突出问题。据对菏泽、聊城、德州三市公安机关的调查,"两抢"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重接近10%。其中,抢夺犯罪被害人主要是反抗能力较弱的单身女子和老年人;抢劫犯罪被害人主要是防范意识差、反抗能力弱、有钱财可抢的青壮年男性。两种犯罪皆具有结伙性、凶残性、系列性和作案地点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征。"两抢"犯罪的多发,既有社会综治机构和公安机关防控不力的问题,同时也与被害人自身的被害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因此,要最大限度减少"两抢"犯罪的发生,必须改革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实体犯罪预防机构;强化公安机关的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网络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被害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警示、"增责"等措施,提高全民的防害意识,从而形成社会、公安和被害人"一体化"的"两抢"犯罪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49.
在所谓"洪洞效应"之下,我们感叹的并不是"无好人",而是"无人".仍然是张鸣教授那发人深省的追问:"这个世界上的人,哪儿去了?"在心理学领域,尽人皆知"斯德哥尔摩效应",被绑架者同情绑匪,甚至身心相许;而集体感染"退化综合征"(E·弗洛姆语)的"洪洞效应"原不限于害人者与被害者朝夕共处的极端情境,在这里没有同情只有冷漠,也谈不上身心相许,但彼此都是沉默的看客.……  相似文献   
50.
以银行资金为对象的金融骗局往往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除了损失规模 ① 以外 ,骗局得逞率的高低、骗局消极发现率的高低 ,也是反映银行被害损失程度的重要指标。显然 ,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许多。然而 ,笔者在对 1 0 0起金融诈骗案件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 ,来自被骗银行自身的被害要因 ,是众多可能的因素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按照被害人学 ② 的假定 ,犯罪是加害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中 ,既有加害人对被害人的侵害 ,也有被害人对加害人的刺激。这些来自被害人方面的 ,诱发加害行为的因素 ,就称为被害要因。了解被害要因的意义 ,并不亚于了解加害原因的意义。对被害要因的自觉认识 ,正是积极预防被害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