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9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陕北经济迅速增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诅咒"的迹象.文章在分析陕北资源富集地区可能产生"资源诅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资源诅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对于规避限购令之借名购房行为,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应认定无效,而所购之房屋应归名义购房人所有。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借名购房可分为三种类型:名义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事实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冒名实施购房行为型。名义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行为的性质属于间接代理,其内部关系中委托合同虽然只是违反有关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意见的有关规定,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其中关于名义购房人将购得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事实购房人(限购对象)的内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而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系另一份独立的合同,属有效合同,应受法律保护。事实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的名义购房人与事实购房人之间构成直接代理关系,名义购房人是本人(被代理人),事实购房人是代理人。冒名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该合同在被代理人(名义购房人)追认之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相似文献   
113.
技术的进步给著作权人保护其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著作权人也利用技术不断扩张自己的利益范围。传统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给广大公众划定的可以自由使用的范围被日益侵蚀。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空间在日益缩小,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形同虚设:技术措施的滥用已经破坏了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破坏了著作权法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4.
文章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利用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品牌资产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规避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相同价格的品牌商品或为品牌商品支付更高的购买价格。  相似文献   
115.
自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文中对当前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职生创业面临的项目选择、资金、管理、市场、合伙、网络营销等方面的风险及其成因,对高职生创业之前、创业之初、创业之中的风险规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6.
吴祖祥 《学理论》2013,(19):155-157
民间借贷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民间借贷的借款人主要是那些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绝大多数是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和个人,民间借贷的立法理念以及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民间借贷存在风险。对诸多的风险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并提出了若干有关规避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7.
银行服务窗口设置“一米红线”,是为了保障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信息不被他人窥视。问题是,顾客往往缺乏自觉性和警觉性,不习惯于站在“一米红线”后等候,甚至常常在服务台前比肩而立,而这一不良现象又易为银行熟视无睹。那么。一旦有人在“一米红线”之内窥视客户信息并以此进行犯罪活动致客户存款损失。银行应否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稳定。部分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限制,促使劳动者先与其他单位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转移劳动者劳动关系,其后通过签订借调合同,分离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使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凭借借调行为,形成借调关系,避开劳动合同法的义务性、禁止性规定,减轻、规避用人单位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则不得不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形式上的劳动关系,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借调行为的滥用,造成劳动关系与劳动用工的分离,增加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难度,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违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原则。因此,应从法律制度、行政规范、司法监管等各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对借调行为进行规范、管控、制裁。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9.
论刑事程序倒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海燕 《法学研究》2008,(5):129-138
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种类繁多的程序倒流。从功能上考察,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程序倒流可以分为程序性补救程序倒流、实体性补救程序倒流和规避错误的程序倒流。其中一些程序倒流缺乏正当性,甚至不具备合法性,法律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调整或规范。  相似文献   
120.
崔晓彤 《法制与社会》2012,(12):215-216
近年来,由于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行为增加、参与热情高涨,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虽然农民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但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却不畅通、不完善;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的政治素养低等等.在这个的背景下,一些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转向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所以,探讨规避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