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 通过对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MSCT)造影成像,探索离体心脏血管造影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参数.方法 应用自主改装的血管造影装置,分别将脂溶性和水溶性对比剂以不同灌注量(50、60、70 mL)和不同灌注-成像时间间隔(5、10、20 min)灌注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MSCT扫描和三维图像效果比较,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各组的造影成像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脂溶性对比剂对冠状动脉周围脂肪造成浸润和破坏而影响造影成像效果,而水溶性对比剂未出现类似结果.灌注-成像时间间隔为5 min,且灌注量为60 mL和70 mL时造影成像质量最佳. 结论 本研究的血管造影参数为后期开展尸体在体心脏冠脉造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通过对正常鼻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及三维图像特征的观察,总结鼻骨细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20例鼻骨无外伤史、无疾病史的志愿者行鼻区MSCT横断面扫描,重建层厚0.6 mm、层距0.5 mm的骨窗图像并导入Syngo Imaging XS软件中,进行三维图像重组。观察并分析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其中四缝包括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在某些个体,鼻间缝间会出现游离的缝间骨。鼻骨孔多为小孔状,但也有少数个体为线条状。鼻骨下缘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结论鼻骨解剖形态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SCT及三维图像重组技术,结合其外伤史有利于正确分辨鼻骨正常解剖结构和骨折。  相似文献   
173.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解剖尸体是一件常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件中尸体的死亡原因、成伤机制和致伤物的推断,为侦查指导方向和诉讼提供证据。但是对于一些在未明确是否刑事案件前的非正常死亡尸体,如:高坠、溺水、火灾、电击、中毒、交通肇事、注射、吸毒等,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方法 对满足研究条件的25例机械性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身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检验的骨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尸表检查对于不同解剖部位和不同骨折类型的灵敏度大小。结果 尸表检验仅发现不足1/2的骨折,且极易造成3个解剖部位(肩胛骨、椎骨和骨盆)和3种骨折类型(线状非完全性骨折、线状完全性骨折无错位和局部凹陷性骨折)的漏诊。结论 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较低,引入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以提升法医学尸体检案质量。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尸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PM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比较PMCT与传统尸检结果的差异,分析虚拟解剖对于法医学尸检的价值。结果 PMCT在积液、积气、出血、骨折等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死因、损伤机制及死亡方式的判断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虚拟解剖在法医尸体检案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传统尸体解剖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加大设备投入,促进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尸体检案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究尸体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血栓和死后凝血块CT值的差异性,提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2019年死因明确的死后CT肺动脉造影数据,分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组(4例)、死后凝血块组(5例)和对照组(5例),对各组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内容物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动脉血栓栓塞组、死后凝血块组的CT均值分别为(168.4±53.8)Hu和(282.7±78.0)Hu,均低于对照组CT均值[(1 193.0±82.9)Hu,P<0.05]。死后凝血块组CT均值高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组(P<0.05)。结论 在死后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中,CT值作为区分肺动脉血栓栓塞和死后凝血块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具有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排除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79.
<正>在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1例缢死尸体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损伤。为明确上述损伤性质,作者对该例尸体影像学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高分辨率PMCT和多期PMCTA,在本例缢死者胸腔积血出血源和椎体离断力学机制分析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87岁,于家中自缢死亡。在进行常规全身高分辨率PMCT检查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为探查胸腔积血出血来源和分析椎体离断形成机制,进一步对死者进行了多期PMCTA。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交通事故死因鉴定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交通事故相关死亡案例,对比尸表检验死因鉴定意见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的异同,并对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准确率,主要对误、漏诊类型及其占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单一尸表检验出具的死因鉴定意见中,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相吻合的仅占35%,而存在不同程度误、漏诊的高达45%(Ia类严重误诊占5%,Ib类严重漏诊占5%,Ⅱb类部分漏诊占35%),另外20%无法明确死因。结论 孤立的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可靠性较低,建议将尸体断层影像学技术作为常规检查,并联合应用尸体解剖以提升法医学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