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368篇
中国共产党   349篇
中国政治   1106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8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彭诚信 《探索与争鸣》2022,(5):116-125+179
传统线下社会到数字社会的变迁,使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换,对个人信息进行独立的制度设计和保护成为共识。个人信息在数字社会中兼具人格与财产双重属性,存在于其上的个人信息权表现为内含财产权益的人格权益。其中人格权益专属于个人且由其独享,财产权益则可由信息处理者与个人共享。人格权益的专属性决定了信息处理者须拥有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基础并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而对于财产权益分配,并不必然选择私法路径,通过征收数字税、设立数字基金等方式让人们获得数字红利,或许是更契合数字社会财产分配的选择。无论是传统线下社会还是数字社会,制度设计的核心追求在于实现诚信,数字社会以个人信息为载体,使人的主观诚信有了向客观诚信转化的计量可能,并由此实现数字社会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殷少平 《法学家》2022,(6):156-168+196
对商标使用概念的模糊认识长期存在,错误理解在实践中较长时间成为主导意见,原因在于欠缺体系思维和法律方法意识,以及商标法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难以及时解答实践中的疑问。综合运用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可以厘清该概念的真实含义;辨析商标使用概念与商标专用权、禁用权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正反两面认识该概念。《商标法》第48条定义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表述,意在界定商标使用概念的内涵,揭示其本质特征,并非要将范围限缩为商标已实际发挥识别作用的情形。在将来修改《商标法》时应该对该立法定义的表述进行完善,避免继续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24.
王威 《警察技术》2021,(1):76-79
通过对国家重大活动证件管理工作的全流程需求分析,从"审、制、发、验、统、管、查"多维度进行应用设计,研制开发符合重大活动证件全流程管理的应用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多场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25.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但又具有收集上的不可控性与不可更改性等特点。因此,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趋势下,应当特别关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要通过专门立法加以规范,避免非法收集和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以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甚至损害。  相似文献   
126.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自然人的身体、生理及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直接反映自然人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性的身体本质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不可补救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分为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与非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两种类型,前者限于政府机关或授权机构,后者主要是商业公司及特定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的背景之下,应尽快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管理、规制及法律救济,以促进和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7.
网络仇恨言论随着网络的发展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立法的缺位、司法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理论准备的匮乏使得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网络仇恨言论的识别模糊不清。在我国,对具有仇恨性质的网络言论不宜通过立法不加区分地一律禁止,应当以网络仇恨言论的法律构成要素为基础进行初步判断,为行政处罚提供一定的基准(第一圈层);在进行具体的刑事司法识别之时,应当抱有谦抑的态度,以价值为导向,对相关法益进行阶层化区分,并借用危险倾向性理论和比例原则进行逐步判断(第二圈层)。  相似文献   
128.
“隐性动态贫困”的识别与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未来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传统治理工具主要应对“绝对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及存在可识别的贫困表征的相对贫困问题,较难对“非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应对。以“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有效识别与应对为目标,国家应推出反向国债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济困的治理工具,以作为传统扶贫济困治理工具的补充,为相对贫困中的“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识别与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9.
混合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或可称之为ELeaming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由于MOOC、SPOC、超星在线等学习平台的出现,混合式教学可概括为“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有效拓展教师进行教学的空间和手段。在空间上教师可以将实体课堂搬上网络,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学生可以随学随练。在手段上教师可以将视频、动画、课件、练习、测试、讨论等进行综合运用。本文拟以高校本科教学为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将网购手机的主板更换为废旧主板后,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全额退款的行为,属于盗窃罪还是作骗罪?盗窃交管局扣押的本人车辆后索赔,盗窈金额如何确定?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行为,是盗窃罪还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以上困惑,您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