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100篇
中国共产党   400篇
中国政治   418篇
政治理论   140篇
综合类   5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牛霞 《学习月刊》2015,(2):32-33
作为施工企业,是以项目为基础,以各个分散团队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团队。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必须加强各级团队建设,那么,如何加强企业的团队建设,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达到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实现盈利的目的呢?一、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流动分散,条件艰苦,  相似文献   
72.
针对主给付义务的履行迟延,符合我国《民法典》第563条第1款第3项、第4项的构成要件即可解除合同。符合我国《民法典》第563条第1款第3项之情形,直接落入“主要债务”的文义射程。合同解除法上的广义附随义务囊括了传统“债法上之义务群”中的狭义的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只有迟延履行广义附随义务不符合合同目的,方落入“主要债务”的射程,此时需将“主要债务”进行目的性扩张解释。在履行迟延中,应将我国《民法典》第563条第1款第4项作目的性限缩解释,并可采用类推适用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性规则予以适用。就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之判断,以公式来表明,即为“重大违约(需结合个案判断)+并非债务人订约时不可预见或不可认识(当事人主观标准+理性人标准)=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可预见性的判断时点为合同订立时。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举证责任原则上由主张根本违约之一方当事人负担,但在如合同已明定给付日期等无争议之重要事项之场合,当事人无需负担举证责任。履行迟延中的合同解除权之发生不以债务人的可归责性为必要。在解释上,应当认为我国《民法典》第563条第1款第3项适用于非定期行为,我国《民法典》第563条第1款第4项适用于定期行为。关于相对的定期行为之成立,除有“履行期日严守”要件之外,还须结合合同目的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73.
《现代法学》2016,(2):117-126
《刑法修正案(九)》在立法目的上重视刑法的秩序维持功能,在立法手段上重视预防型立法。这种立法目的和立法模式导致部分行为犯罪化过度,对某些犯罪类型,忽视了刑罚减免的积极意义。同时,这种预防型的立法对于以报应型立法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刑法教义学的基础理论和具体解释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刑法和刑法理论的二元化。  相似文献   
74.
周少鹏 《法制与社会》2012,(23):118-119
行为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而是将被害人策划、配合去外地游玩、或将被害人骗至外地游玩,并向其第三人(一般为家属)谎称“绑架”了被害人并以此要求“赎金”的行为只能定性为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是否是暴力、胁迫、骗取等手段控制人身自由实现其他犯罪目的指控不能时的口袋罪名.  相似文献   
75.
法律适用的过程是司法三段论和价值判断交织的过程,在解释具体法律条文时,立法者价值判断优先。法官进行价值判断首先要进行合宪性解释,在狭义的法律解释中,宪性解释属于目的解释的一种,同时发挥着控制性规范的作用;在不确定概念和概括条款中,合宪性解释发挥更大作用应作为独立的解释方法。为规范法官在合宪性解释中的恣意,法官应遵守价值共识规则、利益兼顾原则和比例原则,并应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  相似文献   
76.
“法律思维的整个过程,都是紧扣着法律规范进行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规范性是法律的本质属性,”梁慧星老师在著名的《怎样进行法律思维》一文中作此说.从法律的社会性、逻辑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六个方面对法律思维的现实指导意义感悟如下:以规范规范思维,以思维运用规范;法律“解适”源于社会生活,但高于社会生活;法律逻辑遵循从规范到案例事实到最终推出法律效果的过程;概念是众目的之基石;法经天下,经国济世.  相似文献   
77.
盗窃罪的构成需要行为人在故意之外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为“非法占有目的”具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机能.非法占有目的由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即排除权利人的占有和利用处分的意思.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判断,应从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利用刑事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78.
陶银生 《党课》2012,(15):24-30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共产党员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提高修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基本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前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读本,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教学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7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并确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限制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两次催收的认定、三个月的宽限期计算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依循我国法院常用的因果关系理论,程健案判决书采用了直接因果关系标准。实际上,因果关系理论是丰富的。本质上,归责是一个法律问题,属于法规判断的范畴。因此,探寻法规范的目的是归责案件司法审查中必经的步骤。借鉴行政法学中的保护规范理论来确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1款是否具有个人利益保护目的较为困难。如果从新近的主观公权利标准、我国司法实际及国外的标准来看,认定其可以保护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能。然而,当我们参酌优先适用原则和虑及该条款缺失法律后果规定时,就可知该条款适用于本案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