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建平 《前沿》2007,(7):229-232
本文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文学社团—"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和革命文学论争,做了简略、剀切的论析。  相似文献   
42.
一 1948年8月25日,香港<华商报>"茶亭"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这篇长文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上海、南京失守后,准备保卫大武汉而终于放弃的那段经历.在文章连载到关于长沙大火,退驻桂林,准备撤退到重庆的部分时,郭沫若即离开香港,回忆录连载也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3.
1933年中国知识界的这场讨论,是对中国“现代化”问题比较早的认识与探索。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过了二十年代有关中西化的论战。在这次讨论中,众多学赋予“现代化”以描述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内涵,解答如何挽救中国的危机和中国究竟往哪里去的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思潮演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4.
郑云波 《长白学刊》2016,(6):96-101
都察院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都察院的存废、变革问题,清末各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与斗争。保守派为了维护封建旧制,坚决反对裁撤科道,主张保留都察院;而都察院改革问题也变成了如何组织议院之争。究其实质,论争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之争,也是中国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思想之争。  相似文献   
45.
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纪论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鉴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1):125-131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不仅有东西方界定的差异,而且在同一国家中也存在着对多元文化教育明显的不同理解。比较分析这些不同的界定,目的在于认识多元文化教育论争的主题以及隐含在这些主题背后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46.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刑事分流程序,是检控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体现,具有暂时性和不确定性。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有助于弥补现有刑事不起诉规定的缺陷,改善司法资源的日渐不足的现状。它迎合了刑法目的刑理论的要求,在本质上并不侵犯审判权,并在和谐语境下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然而,由于暂缓起诉存在先天的弊端,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就需要理性规制,加强各方面的制约力量的配置,从而避免权力不受控制地被误用或滥用。  相似文献   
47.
关于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督的范围 ,在我国有程序监督论、双重监督论和折衷论三种观点。本文对国际上有关仲裁的立法和实践的趋势、我国仲裁立法和实践的具体情况 ,以及和仲裁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进行考察和论证 ,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8.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与卢森堡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十月革命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展开了交锋与论辩。在要不要革命是问题上,两者得出了完全对立的结论;而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两者是"批判与批评"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但不同是主调。两者之所以得出如此不同的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有正本清源,回归文本,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还原论争历史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论争,对于把握两者的理论实质,抵制与戳穿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客观理性厘清考茨基和卢森堡的思想理论本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问题与主义之争、基尔特社会主义之争和无政府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程中的三次重要论争。通过这些论争,马克思主义者初步明确和揭示了以下原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些原则为党后来明确提出和正式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作了最初的奠基。  相似文献   
50.
张瑜  王希 《法制与社会》2014,(16):129-130
近代时期的中国,风云跌宕,局势变幻莫测。在这动荡的局势中,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对于改造中国的主张。这些主张切不论其性质、目的如何,都有一定的可取性。这些主张的共性就在于:向先进国家学习,进而富国、进而强兵,进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总体上,我们发现,先进的中国人一直都在对近代化的道路进行探索。本文以清末变革思潮为中心,探讨在变迁中所经历的过程,及各个派别的主张,从而使我们对近代化的历程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