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刑事司法的20个逻辑信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成敏 《证据科学》2007,15(5):32-44
本文认为分析司法的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更能发现诉讼法学和证据学的学术争点,也更容易对司法规则做出理性解释.本文期望,偏于价值研究而忽略认知研究的学者理解,更有效推进先进司法理念的方式是兼顾认知上的基本理论.本文以“信条“形式提出观点,用意在于归纳常识性原则,同时也在于挑明争点,接受不同学术立场的检验.信条的表述方式、论证方式以及一些新概念,是作者个人信念的表达,不是轻率的猜想.希望读者的批评有助于信条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不可验证说看起来是不证自明的,以致学术界对此一直缺乏反思和辨析。正是从历史不可验证说出发,历史相对主义得以展开理论论证。然而实际上,历史不可验证说是一种语义含混的笼统说法,而其结论,也远非自明的。历史不可验证说在验证一词的语义上由于中西语言的差异,而一直有所混淆,同时在概念上也存在模糊之处,这亦是导致历史不可验证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历史不可验证说最终的理论依据是当下直接确定性,而以当下直接确定性为最终依据,指向的并不只是对历史学知识的否定,而是对全部实存时间中经验陈述的否定,这又恰与这一经验主义原则的本旨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3.
从法理来看,我国的规定突出的是强迫二字,与欧美国家的反对自我归罪原则不同,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核心内容是禁止侦查人员采用强迫手段获取言词证据,并不反对自我归罪,与如实回答义务并不矛盾。目前的法律规定也存在着强迫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嫌疑人不如实回答的法律后果需要完善等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13年起实施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从司法实践的情况看,该规定的真正兑现,尚有待于对该规定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此,有必要就这一规定的内涵和外延予以阐述和界定。  相似文献   
15.
英美法中名誉损害案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美法中,名誉损害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行为,名誉损害案件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一般的规律,本文从其性质分类、构成和抗辩三个方面勾勒了英美法中名誉损害侵权行为法中的有关基本内容,最后是一个简短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广为运用的逻辑方法,它在侦查思维中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一个普通案件的侦破过程,来说明假说演绎法在侦查思维中的作用、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国正在步入危机,是该国朝野的共识。临近年终,法国各种坏消息不断:明年AAA评级有可能被降级、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2%,明年第一季度被调低至-0.1%,证明该国经济正式进入衰退期、法国再爆医药丑闻,贝丽公司使用致癌硅胶隆胸引发大恐慌、盖洛普对51个国家所做民意调查证实法国人是世界上对未来几年发展前景最悲观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分析司法的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更能发现诉讼法学和证据学的学术争点,也更容易对司法规则做出理性解释.本文期望,偏于价值研究而忽略认知研究的学者理解,更有效推进先进司法理念的方式是兼顾认知上的基本理论.本文以"信条"形式提出观点,用意在于归纳常识性原则,同时也在于挑明争点,接受不同学术立场的检验.信条的表述方式、论证方式以及一些新概念,是作者个人信念的表达,不是轻率的猜想.希望读者的批评有助于信条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对“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运作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包括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由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共性和诉讼的规律性,各国的证明标准虽然表述不同,但在运作上也存在上述共性。因而研究证明标准的运作要素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邵明 《湖湘论坛》2013,(1):80-85
唐君毅的道德理想主义把“当下一念”的自觉反思作为意志自由和心灵超越性的经验根源,并以传统的“反观体证”方法加以证实。这意味着:人只有在持续的经验历程中做出自己的道德努力,才能逐步完善自身并实现自身的意义。这即是人本有的生存处境,尽管艰难,却成为意义的本源且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如海德格尔的“绽出之生存”所形容。人的这种生存方式要求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有助于人的道德努力而不是相反,即社会的各种正义原则应该在与人的道德努力状况的关系中来得到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