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2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6323篇
中国共产党   759篇
中国政治   1873篇
政治理论   563篇
综合类   241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美英对抗式诉讼制度的一些要素,确立了我国刑事审判中的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为建立完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尤其是证据制度,深入讨论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重大意义、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法律根据、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现状、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证据收集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婕 《现代法学》2002,24(3):118-123
我国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 ,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缺乏充分、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分析两大法系证据收集制度差异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对我国证据收集程序的运作方式、证据提供义务的范围及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制裁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3.
晏莉 《四川审判》2002,(1):28-29
司法认知作为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笔者在法院系统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访谈,试图站在审判实践的角度剖析司法认知,以期对我国即将进行的证据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4.
季建林 《理论文萃》2005,(4):18-23,30
党的十六届中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就是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依法治国成为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执政成本的支出,是执政党在治理国家中花费的各种资源。这种支出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支出,执政党关于执政成本支出的决策与实施,属于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张益鹄 《证据科学》2007,14(3):181-183
根据证据学的观点提出法医鉴定结论是一种科学证据,指出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对其进行质证对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医鉴定结论的专业性,对其质证时,当事或控辩双方,以及法院聘请法医专家顾问。协助对法医鉴定结论的质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徐丹 《中国公证》2007,(7):60-60
2007年5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公证处公证员袁亦衡终于完成了这份长达40万字的公证书,这是为肖传国欲再告国内58个网页侵犯名誉权而作的,据称这在整个公证界来说都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37.
韩冰 《行政与法》2007,(6):105-107
测谎技术是一种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我们既不能绝对排斥其在民事审判中的应用,使其游离于民事诉讼程序之外,也不能将其“神化”,将其视为冲破民事诉讼僵局的刹手锏。任何对案件事实的判断都要遵循基本的证明规律,如何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理性地规范地运用测谎技术判断证据,不仅需要立法上进一步完善,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38.
赵冬 《刑事技术》2005,(6):38-40
随着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计算机犯罪也以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出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中的“电子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及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即是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它是取证技术人员使用软件和工具,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并对该证据进行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1电子证据的特点计算机电子…  相似文献   
39.
吕钺 《中国检察官》2007,(11):47-49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利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是否达到证明要求的基本准则,是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更是每一个司法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研究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完善刑事证明标准体系,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安乐死“合法性”研究应是“合法化”研究的前导。否则后者很可能陷入盲目。从逻辑上说,“安乐死合法性”具有三种可能内涵:安乐死不违法;依法律施行安乐死;安乐死是一种权利。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尚不能被现代法权系统承认。各国安乐死立法主要体现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第一种安乐死合法性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目前遭到了广泛的误解;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则是误解的产物并且超出了法律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