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48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2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6336篇
中国共产党   760篇
中国政治   1873篇
政治理论   563篇
综合类   241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主张包括反驳对方的主张提出相应的证据证明,这是当事人追求胜诉的基本要求。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942.
鉴定结论作为我国法定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法律对鉴定结论的规定比较粗糙,司法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使用缺乏有效的规制。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通过对鉴定人与鉴定结论的限制,保证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事实证明,鉴定结论并不天然地具有证据能力,运用证据能力理论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能够保证合法有效地运用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943.
袁翠玉 《法制与社会》2013,(20):132-133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遗憾的是在实务界适用这一规则的案例微乎其微,但在职务类犯罪中,如果被告人当庭翻供,法院将会直接面临一个难题,即是否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的审查机制。职务犯罪侦查中,因为对口供和证人证言的过度依赖、破案的压力以及放纵罪犯与维护程序正义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非法证据排除难。而且对人民法院来说,对非法证据"不会排、不想排、不能排、排不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44.
吕静 《中国检察官》2013,(23):44-47
"情况说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相关人员就刑事案件中存在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工作说明、工作情况、说明等的总称。[1]"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及性质定位,在理论界饱受争议,亟待厘清。司法实践中,"情况说明"涉及的事项种类繁多、适用混乱,须予规范、规制。有鉴于此,笔者拟借本文对"情况说明"的定位和规制问题作一些探析,期待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情况说明"的性质及证据学分析(一)"情况说明"具有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945.
我国电子商务网络争端越来越多,网络仲裁是解决电子商务争端的更合理、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刚刚施行的背景下,文章就网络仲裁协议和电子证据的问题进行一些法律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6.
王歆 《法制与社会》2013,(17):32-33
我国自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关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引入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且随着山东、北京、黑龙江等地证据开示试验点地不断推广,对其域外经验引介的可行性探索也开始从学术研究领域步入司法实践当中。并且,对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植入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必然趋势在学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本文试从分析刑事证据开示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域外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47.
“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二审的若干证据法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博 《法治研究》2013,(5):118-124
在章国锡受贿案的二审中,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外,还有其它几个证据法问题值得进行研判。对于检察机关一审故意不提交的证据,在特定情形下可予以失权制裁;对于因疏忽或客观原因而未能在一审提交的证据,原则上允许在二审提交,但也有一些例外。在一、二审过程中,对于检察机关来回变更证据形式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尤其要限制从最优证据形式变更为次级证据形式。在控方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法官应妥善履行调查义务,只有在进行必要的调查之后依然无法形成被告人有罪的心证时,方可按疑罪从无原则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948.
周飞 《法制博览》2013,(9):162-163
在司法实践中,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能提供的证据往往只有一支欠条。笔者认为一支欠条所承载的法律关系却不是单一的,这得具体案情具体分析。下面笔者举一案例来阐述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在一支欠条上所载内容因时间不同、内容的添加等情况可消灭旧的法律关系、亦可产生新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49.
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作序、省政协副主席李川任顾问的闽清县政协第二十辑文史资料——《闽清人吴孟超》日前出版发行。为编撰此书,闽清县政协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吴老家乡走访其亲戚朋友,还专程赴上海登门拜访吴老本人以及曾在吴老身边工作过的有关人员,广泛收集信息,力求让该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翔实。  相似文献   
95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问题的提出:假如辩护人拒绝履行展示义务,在庭审过程中搞证据突袭,造成迫使法庭做出休庭延期审理的决定、检察机关申请撤回起诉、法院做出无罪判决等破坏诉讼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