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6297篇
中国共产党   443篇
中国政治   1629篇
政治理论   379篇
综合类   237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972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805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行政法同宪法、刑法等法律一样,被公认为公法。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片面的,而且也与当今行政法私权发展的能动态势不相吻合。实际上,行政法并非是纯粹的公法,准确地说,它是带有私权文化色彩的公法。行政法的真正精神在于:通过抽象的公权来维护具体的私权,私权是其本源与归宿。行政法上的私权主要分为:自主性私权、请求性私权、沟通性私权、参与性私权和救济性私权。每一类私权中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私权。  相似文献   
82.
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以达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是人类进行刑事诉讼永恒的理想.在人类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的进程中,证据裁判原则从古至今一直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83.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 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我国民事诉讼法涉及证据的条款仅有12个条款,许多重要问题或是没有规定,或是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民事诉讼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84.
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不断应用证据的过程 ,其中通过现场勘验进行采痕取证是一项首要的基础工作。目前 ,一般刑事案件现场采痕取证工作存在一定缺陷 ,应强化技术队伍建设 ,增强技术人员素质 ,提高痕迹物证的采获率和利用率 ,为再现案情、运用证据惩罚违法犯罪创造条件 ,更好地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5.
刑事诉讼作为对过去发生的案件的回溯过程是通过证据来实现的.确立可操作的、符合诉讼规律的证明标准,是准确地进行证明活动、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前提.随着控辩式庭审方式改革的推进,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研究的深入,以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明标准的反思与检讨,一向被认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证明标准具有了某种不现实性与理想化倾向,刑事证明标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86.
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以其作案手段智商化高、隐蔽性强改变着人们对犯罪的认识,防控和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为纯技术型、恶作剧型、报复型、政治型和物质利欲型。这些类型犯罪产生的原因在于计算机网络本身的脆弱性、网民安全意识不强、网络犯罪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定性难和司法的滞后性。因此有必要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和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87.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具有拘束审判权力和免除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功能.辩论主义、诉讼经济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是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立法中自认规则的缺失,阻碍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应在立法上构建自认规则,建立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88.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借助一定的方法和仪器,对与案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检验、分析、判断后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将鉴定结论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鉴定结论作为“科学证据”,在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常具有支配或左右整个诉讼及审判结果的影响力。文书检验,是诉讼中常见的一种鉴定技术手段,因其较强的专业性,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鉴定过程没有标准控制,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等原因,给办案人员在审查与采信工作带来了难…  相似文献   
89.
段溢波 《理论月刊》2005,3(10):96-98
领导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西方学者韦伯(Weber,Max)、福莱特(Follett,MaryP.)和巴纳德(Barnard,ChesterI.)关于领导类型的划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立足中国,兼容中外,理想的领导类型应该是:以职位为条件,人格为基础,职能为核心,法制为保障。理想的领导类型为领导素质的自我修炼指明了方向。领导干部要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修炼。  相似文献   
90.
一个小小的案子,证据之确凿,事实之清楚,时间跨度之长,中央 领导关注之多,群众呼声之强烈,媒体曝光之频繁,问题却始终得不到 解决,实在令人惊叹!用遵义老干部们的话来讲:“拖了这么长的时间 了,这批准收回款的字怎么就这么难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