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5445篇
中国共产党   190篇
中国政治   1096篇
政治理论   207篇
综合类   181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审理的一起恋人分手后因50万元借款引发的纠纷案,再次引起人们对热恋中的恋人之间书写的欠条效力的追问。2012年4月,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的审判法庭,一对昔日的恋人正在法庭上争吵,而争吵的起因就是一张借条。借条上写着"借条,今借吴莎人民币伍拾万圆整,借款人:殷伟,2010年8月2日"。吴莎说这是殷伟欠了自己钱后写的  相似文献   
172.
邓陕峡 《证据科学》2013,21(1):52-60
笔录类证据在诉讼中形成,由特定人员制作,具书面特征.其制作强调及时、纪实和合法.笔录类证据有助案件信息发现,将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连接起来,固定证据材料,反映取证过程,有的还具情景再现功能.搜查、提取、扣押笔录和审判笔录应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询问与讯问笔录属于人证范畴,不宜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且应当限制询问、讯问笔录在庭审中的过量适用,促使审理形式从“笔录为中心”转向“证人为中心”.真实性与可靠性保障不足已成为影响笔录类证据适用的重要问题,解决之道在于细化笔录制作规范和强化笔录证据制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落实见证人制度,扩大全程录音录像适用范围,确立笔录制作相关人员出庭制度和辩护律师在场权.  相似文献   
173.
万毅 《证据科学》2013,21(1):5-16
"王朝案"的发生引发了三个证据法上的疑难问题:一是证据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侦查人员无管辖权取证的效力问题;二是瑕疵证据的补正和合理解释"度"问题;三是证据采信的公正性问题,尤其是特殊侦查措施所获证据应否公开质证的问题。从证据法理上讲,侦查机关虽然违反管辖权而取证,但若并未侵犯被追诉人公正审判权,所获证据自无排除之必要;瑕疵证据的补正或合理解释"度",以确证瑕疵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已足;特殊侦查措施所获的证据材料,虽然可以不向公众公开,即实行不公开审理,但却必须向辩方公开特殊侦查的结果,并允许辩护人参与该证据的质证过程。  相似文献   
174.
苏从舜 《法制与社会》2012,(35):259+263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建立完善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5.
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犯罪嫌疑人年龄是确定其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是否年满14、16、18周岁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若案件中有大量充分的证据一致证实犯罪嫌疑人年龄,则属于比较理想的证据收集情况,并不存在采信疑问。然而,在未成年流动人员已经成为城市的犯罪主体的现状中,大量出现"黑户"(没有户籍材料)、"城市单身"(没有亲属辨认),以及故意假冒未成年人的新情况。现有的证  相似文献   
176.
公证事项都有申请受理阶段.一般来说公证事项的启动对公证处来说都是被动的.证据保全公证也是一样。根据相关程序和各级公证协会的办证指引.对于保全证据公证.申请人一般都要提交主体资格的证明、情况说明、公证申请书和保全证据有关的证明材料。基本的材料齐全后.进行受理然后审查。但在实践中.公证员一般是审查了相关材料后.与申请人进行沟通.然后再决定是否受理。把审查放在受理之前.似乎更加符合办证的思维和习惯。在面对公证申请和公证咨询时,公证员应该怎样审查?我的办证思路包括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7.
近年来,网络反腐蔚然成风,特别是微博反腐,成为近年来的一种新反腐方式。不少网民在微博发布官员贪腐信息或者证据,使一些腐败分子被曝光查办。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接受群众网上举报5万多件。微博一转,围观上万;反腐一动,倒下一片。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旦空投进庞大纷繁的微博世界,其产生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178.
审理助辩制度,是纪检监察机关依据党纪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在审理党纪政纪案件过程中借鉴司法实践中的律师辩护制度,引入助辩人,形成允许犯错误党员干部委托助辩人参与案件审理和进行辩护的制度性安排。它是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中保障被调查人辩护权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控辩"双方力量均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9.
电子证据规则作为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着采纳有证据能力的电子证据、排除与案件无关的电子证据和制约法官审判权的功能。电子证据规则是否完备对诉讼过程会产生直接影响,并体现在诉讼裁判之中。电子证据规则的价值能否体现于司法实践,是衡量一个国家证据立法水平的指标之一。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证据规则,并在我国建立完备的电子证据规则体系,不仅对健全我国的证据制度意义深远,而且对保障审判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0.
宋欢 《法制与社会》2013,(24):127-128
电子证据是证据法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资格审查、质证认证贯穿于各类犯罪案件。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没有专门规定电子证据种类,电子证据在实际的运用中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操作性,对整个案件的侦破形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从电子证据的基本概念入手,接着结合国际国内司法实践提出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司法实际的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